close
Democracy:Normative Constituents, Pres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Prospect.
一個哲學家看民主:元素、挑戰、展望
Julian Nida-Ruemelin 2007.3.24 國家圖書館
一個哲學家看民主:元素、挑戰、展望
Julian Nida-Ruemelin 2007.3.24 國家圖書館
以下不完全是演講的內容,已經加進我的心得和意見了。
民主的三個基本價值:
自由freedom、平等equality、社會網絡對弱勢團體的照顧solidarity
自由freedom、平等equality、社會網絡對弱勢團體的照顧solidarity
各國內部常有左、右派的不同主張,有人歸類為自由與平等的衝突。
現代社會中,資本主義提倡自由,而民主制度著重人人平等,若說自由就是市場的話,劣勢的人將被排除,那我們只照顧到多數人的自由,忽略的少數人的自由,這樣就缺少了平等的意思在裡面。
於是在自由與平等的平衡與張力中,談到了「社會網絡對弱勢團體的照顧」。這時在我腦海浮現的,是北歐社會福利極好的國家。人民願意繳交高額稅金,是因為相信政府會好好運用這些錢。同時政府效率高、官員廉能、國家競爭力強。或許這就是民主的典範吧?
我們都知道台灣的民主有許多讓人失望的地方。政治人物取得執政權後,挾少數民意遂行自己的意志。政務官言行爭議不斷、立委嘩眾取寵、選舉操弄族群,上台後坐地分贓、用人只問色彩不問專業…
現況如此,我們要如何改變?君子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所以該移民嗎?許多人有能力離開,卻仍願意留下來盡一份心力。甚至也有一些人遠渡重洋,在我們這片土地上奉獻犧牲。是不是,我們也可以做些什麼,讓這樣的情況改變?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是不要理會政治,於是坐視、縱容政治的亂象。也許最基本的,我們也該培養一些辨識的能力與觀念,讓自己不隨著政客起舞、不被蒙蔽欺騙!
民主不單單只是投票、不單單只是少數服從多數。民主在於溝通、彼此尊重、以及尋求共識的過程。也許在可見的將來這還只是個理想,甚至會期待強人的出現帶領我們走向繁榮。台灣發展民主的時間和歐美比起來還很短,我們對現狀不滿,但也不必絕望、冷漠。相信慢慢的讓更多人認識正確的觀念後,我們可以一點一滴的改變未來。
有什麼樣的人民、什麼樣的公民社會,就會有什麼樣的政治人物與政治情況。政治無所不在,任何一個政策的決定會直接、間接關係到我們的生活,也就是會影響到我們的幸福快樂。期許台灣的公民社會與民主可以更加成熟,而這就需要你我的參與和關心!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