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片中延續著前幾集幾個大國興起的腳步,描寫蘇聯共產黨以新經濟政策、社會主義、計劃性經濟,帶領人類跨越資本主義、邁向新時代。
這真是大大的美化了蘇聯共黨,但不說意識型態的對立,對於重工業與軍事力量上的累積,在當時的背景下還真的非常有效。
俄國的崛起始於彼得大帝的改革。他年輕時暱名遊歷學習於英、荷、德等國,1694年即位後精勵圖治,甚至進一步遷都聖彼得堡以向先進國家學習。
1962年凱薩琳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即位,採開明專制但重視法治。這兩位帝俄史上唯二的大帝,都讓當時的俄羅斯稱雄一時。
1917年,列寧發動〸月革命取得勝利,打算以馬克思的思想建立社會主義國家。他推動新經濟政策,在共產主義的架構下引入西方資本與技術,並採取部份市場化措施。但史達林繼任後,採用保守高壓的方針,將蘇俄帶入了對內高壓、對外擴張,工業與軍事快速發展的時代。
史達林的方法,讓蘇俄在1940年代的工業產值,快速成長為僅次於美國的工業強國。二戰時打敗德國,更讓蘇俄的國際地位邁向了頂峰、在鄰近諸國中予取予求。但同時以希望人民過得更好為發展基礎的共產主義,其中平等、法治、團結的精神,已變質為剝削、鬥爭、清算的藉口,內部的產生的矛盾,終於分解了這個大「帝國」。
1990年蘇聯解體,開始邁向民主政治及往資本主義的方向調整。這場關於人類生活制度的昂貴實驗,在俄國似乎是告一段落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