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於美國這個現今的世界超強,除了課本上獨立戰爭、南北戰爭、經濟大蕭條等歷史年代記憶,是否還想過、理解過這些事件對世界、對我們的影響?而或許進入社會後再次回顧歷史,也更能讓人有進一步的體悟。

這不只是美國的發展歷史,也是現今世界局勢的基調之一。跳脫新聞報導這種短時間距的消息餵養,而從歷史長河的匯流觀察中去思考體會,別有一種更為洞明世事的暢快。

在倒楣的美洲原住民被歐洲殖民者帶來的傳染病和欺凌虐害而人口銳減時,愈來愈多歐洲人想來這片「空白的」未開發土地展開新生活。這是悲劇也是契機,總之是發生了。西班牙人自己也在1542年寫了「西印度毀滅述略」,估計1500萬印地安人死於無辜。

其中屬於契機的關鍵點是1620年自英國出發到北美的「五月花號」,人們在船上制定了「五月花號公約」,內容是擬定法規、組織公民團體,奠定了自治政府的基礎。這是因為天啟嗎?不是的。英國在13世紀有了「大憲章」之後,向來有「王在議會、王在法下」的原則與傳統,而且五月花號是想逃離英國本土展開新生活的苦難農民與清教徒,不是之前奉命前來掠奪的殖民船,因此他們會訂出這樣一個公約,是一個創舉,但也非無跡可尋。

沒有王權的直接壓迫,英國在北美洲東岸建立的13個殖民地,其居民有著更為廣泛的政治參與機會與權利,他們仍奉英王為統治者,並追求與英國本土居民相同的權益。但1764年開始,英王一改放任政策,為了英法七年戰爭開始向北美殖民地開徵各種苛捐雜稅,1775年起殖民地開始了一連串的反抗。1776年發表「獨立宣言」,法國、西班牙、荷蘭也趁機出兵幫助美國。終於1783年美英巴黎絛約時,承認了美國的獨立。

作為第一個打敗宗主國獲得獨立的殖民地,美國獨立戰爭鼓舞了其他殖民地、其自由、平等的理念激勵了封建制度下被禁錮的民權發展,也間接導致了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並將這個思潮散播到了全世界。

接下來美國制定三權分立的憲法與各種法案、不斷擴充領土、大量移民湧入。但奴隸制度所造成的問題愈積愈深。北方各州以工商業為主,但以農業為主的南方各州勞動力不足,因而大行奴隸制度。新移民也多因不喜奴隸制度而往北方發展,使得北方的政治勢力愈來愈大。在各種協商與討論都無法取得共識下,南方各州在1860年林肯當選總統時宣布脫離聯邦。

南北戰爭爆發,北軍獲勝。有人說是南軍開的第一槍,有人說是為了反抗北軍的逼迫而如此。這場戰爭終結了奴隸制度,但也加深了美國的區域岐異,相關的討論非常多,此戰在美國人心中影響深遠,南方人北方人的分別依然存在。戰後美國鼓勵人民向西擴展,同時修建鐵路網,這加深與加速了與原住民的衝突。

南北戰爭後改為東西戰爭?沒有人這樣歸類,因為美洲西部的原住民在槍炮彈藥下有如待宰羔羊。原住民幾乎滅亡,1890年最後一場戰爭後,殘存者被趕進保留地。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元氣大傷,美國大發利市。1929年發生了全球經濟大恐慌,原因眾說紛云,但大大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的缺點。在生活成了吃、穿、住之間的掙扎時,有人轉向了馬克思主義,有人轉向了法西斯主義,總之政府的力量成了管制與平衡資本主義的重要參與者。此時美國總統羅斯福實施「新政」,並提出了人民應有「免於饋乏的自由」,這繼1890年美國通過反托拉斯法來追求機會平等後,又一對資本主義的修正。人們在資本主義下似乎生活得更好了。

從獨立戰爭、南北戰爭、經濟大恐慌,這些事不僅改變了一時一地的政經版圖,也改變了人們的想法,從而影響到日後的行為與情勢。

美國每通過一次時代的挑戰,便變得更強。

二戰後美蘇成為世界超強,在各地打了幾場代理人戰爭,進一步引起冷戰對峙。1991年蘇聯垮台後,美國繼續引領世界潮流。世界大部份地區處於和平的狀態而快速發展,形成了一超多強的格局。此時恐怖主義的威脅、新一波經濟衰退、以及地球環境的惡化,又成了美國與世界的新課題。

現今的世界局勢,大體上就是這樣發展而來的。歐洲和美國之所以舉足輕重,是因為能引領思潮,創立制度,帶領人類走向新的發展方向。今天我們生活在工業化/資訊化、民主思想、資本主義的政經環境裡,接下來又會有什麼挑戰、又會往什麼地方去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ad 的頭像
    Brad

    生活筆記

    Br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