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書分上、下冊。上冊交待中、日、韓及其他鄰國的歷史,把一些國與國間的關係、以及課本中偶然出現的古國做一較完整的介紹,對於瞭解各國歷史的人來說,有提挈綱的效果。但真正讓人耳目一新的是在下冊。
承繼上冊不以單一國家、朝代為中心,而以影響範圍所及來論述的觀點,在下冊所及的思想、宗教、興亡、思想上,發揮了融會貫通的優勢。
不過很可惜的沒有進一步講到現代台灣,例如一貫道、齋教鸞堂等。倒是有一段講到現代日本的「創價學會」,雖然短,但也讓人眼睛一亮呢!
許多歷史事件的發生、甚至改朝換代,幕後推波助瀾的常是人民的想法變了。而宗教與思想學說的傳遞創新,常是在更早前就開始發酵,終至龐然而無可抵禦。
下冊中有把中日韓三國禁止基督教傳教作了比較。禁教先後順序是日中韓,禁絕程度則是韓中日。主因是因為教宗決定禁止祭祖祭孔導致與傳統價值觀相差太大。但日本卻是最先醒來,進而染指中韓兩國。
現代史的部分,鴉片戰爭是英國借自由貿易之名強銷鴉片,而清朝荒腔走板的因應導至簽定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偏偏後來又自取其辱,引發英法聯軍,又多簽了好幾個不平等條約。與之前一味把過錯推到西洋列強身上,原來清朝開釁取辱的例子也不少呀!
而清末大臣以李鴻章掌權居首三十餘年,卻是個違誓殺降、不守信諾、沒有承擔的人,連中法戰爭打贏,也簽了個不平等條約!?…難怪孫文只有革命一途了。不僅如此,書中也詳述了清朝在西化方面的努力,以及為什麼無法成功,覺得對當時的社會氛圍有了更深的瞭解…
對於琉球被日本併吞的歷史,原來也有清朝的袖手旁觀。琉球當時同時向中、日朝貢。而日本藉琉球船難漂流而被台灣牡丹社原住民殺害之事出兵台灣,因清朝急於謀和,承認日本出兵是保民之舉,結果無異承認琉球人是日本國民。於是日本出兵琉球時,中國因內憂外患太多,不理琉球國王的求援。琉球王朝五百多年的歷史,就此滅亡。
國家衰弱時,不僅在領土、外交上多所挫敗,海外僑民的處境也相當悲慘。美國的「排華法案」就是一例。
光緒被慈禧毒死後,由光緒的弟弟醇親王攝政,但施政又不得民心,1911年將鐵路收歸國有,引發武裝抵抗,提供了辛亥革命成功的要件。這時日本首相西園寺公望說:「一國最好是不要革命,但是革命一但開始,必定要成功,否則政治永遠不會安定。這是歷史的法則。幫助他國鎮壓革命,是一件不應該而不可能的事。」的確,從歷史來看,如果一國需要外國的幫助來鎮壓革命…那他自身的氣數也不長了XD
之後還看到了日本軍部如何挾持政府與人民,堅持發起戰爭,再對人民洗腦。還有俄國和中共在我國抗日中的努力,這些歷史也是之前所受的教育中不曾提及的。
抗日時花園口黃河決堤在別的書有看過,這裡還提到長沙大火的焦土政策。其實國民黨在大陸同樣犯了許多錯誤,不比共產黨清聖多少…當權者只是名稱不同,卻常為人民帶來苦難。如此我們能夠只因為名稱,而定好惡嗎?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