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小研究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四川盆地中心選擇:成都與重慶的比較

「蜀出相,巴出將」重慶和成都的比較

縱觀中國歷史,以蜀地為核心建立的政權大多選擇成都作為政治中心,僅元末的明夏政權等少數例外定都重慶。

這一現象背後,是地理環境、經濟基礎與軍事戰略的綜合考量,顯示出巴蜀地區「蜀穩巴險」的區域特質。

---

地理與經濟:成都平原的先天優勢
成都成為四川盆地首選都城,根源於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成都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自先秦時期便因都江堰水利系統成為「天府之土」。秦漢時期,蜀郡農業產能支撐了中央政權對西南的經略,漢代成都更發展為全國第二大都市,人口稠密、工商業發達。

相比之下,重慶所在的川東地區多山地丘陵,農業條件受限,雖憑藉長江與嘉陵江交匯的樞紐地位發展鹽業與貿易,但經濟規模始終遜於成都。  

這種差距直接影響了政權的選擇。三國時期,劉備定都成都,關鍵在於其糧產可支撐北伐的後勤需求;五代十國的前後蜀政權亦依託成都平原的農業與手工業(如蜀錦)維繫財政。即便元末成都因戰亂凋敝,明夏政權短暫遷都重慶,但明代恢復穩定後,成都仍憑藉農業復甦重拾政治中心地位。

---

軍事防禦:成渝的戰略分工
成都與重慶的軍事價值,體現了「攻守異勢」的特點。成都地處盆地西緣,周邊龍泉山脈與岷江構成天然屏障,易守難攻,適合作為統籌蜀地全域的指揮中樞。蜀漢政權以成都為基地,通過金牛道連接漢中,保障北伐物資轉運;前後蜀政權亦憑藉成都的防禦體系抵禦中原王朝的進攻。  

重慶則因地形險要,成為抵禦東部威脅的關鍵要塞。其依山傍水的地勢,使東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白帝城(今奉節)發展為軍事重鎮,控扼長江三峽。元末明夏政權選擇重慶,正是看中其山城防禦體系——蒙古大軍曾受阻於合川釣魚城長達36年,證明了川東地形的戰略價值。然而,重慶狹窄的空間難以支撐長期治理,一旦外部威脅解除,政權往往回歸成都。  

這種分工在蜀漢時期尤為典型:成都為政治與後勤核心,重慶(江州)與白帝城則作為東線防禦支點,形成「西穩東防」的格局。

---

歷史慣性與文化認同
政治中心的選擇亦受歷史傳統影響。自秦設蜀郡以來,成都作為行政中心的地位從未中斷,積澱了深厚的統治合法性。漢代文翁興學後,成都更成為蜀地文化象徵,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強調「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實質是對成都政治傳統的認可。反觀重慶,雖在巴國時期短暫為都,但秦漢以降長期作為區域性軍事據點,缺乏統治全蜀的歷史根基。  

元末明夏政權的例外,恰恰凸顯了傳統慣性的力量。明玉珍定都重慶,既是因成都殘破的現實妥協,也是其農民起義軍出身對正統性的漠視。而當明朝重建秩序後,成都迅速恢復為四川首府,重慶則退回「川東門戶」角色。直至近代抗戰,重慶因地形與水運優勢成為陪都,但其政治地位仍具臨時性,戰後國民政府即遷返南京。

---

穩與變的歷史邏輯  
成都與重慶的比較,本質是農業文明與軍事需求平衡的結果。成都憑藉經濟基礎與歷史傳統,成為穩定的統治核心;重慶則在動盪時期因軍事價值短暫崛起。這種差異亦塑造了巴蜀文化的二元性:成都代表「穩」,重慶象徵「變」;蜀地出文治賢相,巴地產驍勇戰將。「蜀出相,巴出將」東晉常璩(約291–361年)在《華陽國志》中系統梳理了巴蜀地區的歷史與文化。書中《巴志》篇提到巴地民風尚武、多出將才,而蜀地文風興盛、擅長治國,形成「巴有將,蜀有相」的總結。

例如如漢代司馬相如、宋代蘇軾,出自蜀地。三國甘寧、明末秦良玉出自巴地。也有學者指出,巴蜀文化的差異本質上是「山文化」與「水文化」的對比。重慶人性格直率、行動果敢,成都人則注重生活品味與文化修養。這種差異被視為古代「巴將蜀相」傳統的延續。

現代產業的發展,成都以文旅消費的軟實力為主,重慶則發展製造的硬實力,重點在電動車等高科技領域。兩者互補共榮。

 

文章標籤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城市群的特徵如下:

1. 核心城市 + 周邊衛星城市:通常有一個或數個大型都市為核心(如北京、上海、東京),周圍是中小型城市群聚。

2. 高密度人口與產業集中:是人口、經濟活動和資源密集的地區,也是創新和生產力的集中地。

3. 交通與基礎設施整合:城際高速公路、軌道交通(高鐵、捷運)、港口、機場等設施互相連結。

4. 分工與協作:各城市分擔不同的產業角色,如一城以金融為主、一城發展製造業,彼此互補。

城市群 city cluster_歐洲的「藍香蕉(Blue

在歐洲,「藍香蕉(Blue Banana)」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歐洲地理與經濟概念,它不是真正的香蕉,而是一條從英國南部延伸到義大利北部、形狀略彎、顏色常用藍色表示的「經濟發展走廊」。涵蓋西歐核心城市與工業地帶,代表歐洲最富裕、最城市化、最具生產力的區域。

 

這個概念最早由法國地理學家 Roger Brunet 於 1989 年提出,當時歐洲經濟一體化加速,他觀察到歐洲的經濟重心呈現出一條香蕉狀的分佈帶。

約有 1 億人居住於此區域。集中了歐洲大量的工業、金融與創新資源,並且擁有密集的高速公路、鐵路與國際機場網絡。自中世紀以來即為歐洲貿易與工業的重要區域。

 

近年來,藍香蕉的影響力逐漸向東延伸,形成新的經濟走廊,如「黃香蕉」(Golden Banana)與「綠香蕉」(Green Banana),分別涵蓋地中海沿岸與中東歐地區,顯示出歐洲經濟重心的多元化發展。

文章標籤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歐洲人名字那麼長,而且愛用祖先的名字?

首先,為什麼歐洲人愛用祖先的名字,然後中華文化卻避諱祖先的名字呢?

這個現象反映了歐洲與中國在文化價值觀與命名傳統上的差異。以下是原因解析:


一、歐洲文化:強調「繼承與榮耀」

在歐洲(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圈)中,命名是一種紀念與傳承的方式。孩子使用祖先、父母、聖人的名字,是一種:

  • 向祖先致敬:表達對家庭的尊重與感恩。
  • 延續血統與名聲:尤其貴族、王室常以「亨利八世」「路易十四」等方式延續名號。
  • 宗教影響:許多名字來自聖經,如 John、Mary、Joseph 等,是對信仰的延續。

所以在歐洲文化中,重複使用祖先名字是榮耀的象徵


二、中華文化:強調「避諱與尊重」

中國傳統則完全相反,對祖先名字反而「避諱」,不敢直呼其名。原因如下:

  • 儒家文化的「名諱制度」:認為直呼長輩或祖先之名是大不敬,甚至犯法。
  • 避諱制度發展出詳細規範
    • 不使用皇帝名諱。
    • 不與父祖輩同名。
    • 書寫時會用「某字」或「字某」來迴避。
  • 名字是人格的延伸,故不可褻瀆,尤其是已逝長輩的名字。

因此中國人會刻意避免使用祖先或長輩的名字,以示尊重與謙卑

 

那為什麼歐洲人的名字會越來越長?

因為想紀念、傳承的人太多了~

歐洲人的名字越來越長,通常是因為以下幾個文化與歷史因素的交疊影響:


一、名字越來越長的主因

1.家族傳承與紀念

歐洲文化重視祖先與家族傳承,尤其在貴族、天主教傳統中:

  • 會將祖父母、教父母、重要親戚的名字納入小孩全名。
  • 是一種「記錄家族血脈」的方式。

例:西班牙王室成員有時會有超過十個字的全名。


2.宗教與聖名的加入

天主教與東正教國家有「洗禮名(baptismal name)」制度,會加上:

  • 聖人名字(如 Maria、Joseph)
  • 宗教祝福用名(如 Grace、Faith、Pius)

3.多語社會與多文化融合

像比利時、瑞士、盧森堡這些國家,有多種語言與文化:

  • 名字中會融合不同語言形式。
  • 有時為了照顧兩邊家庭背景,名字會加倍。

4.貴族與王室的正式全名

歐洲貴族的全名經常包括:

  • 自己名字 + 父名 + 家族名 + 領地名 + 封號

例如:奧地利皇帝法蘭茲‧約瑟夫一世的全名是:

Franz Joseph Karl von Habsburg-Lothringen


5.現代父母的創意與紀念需求

現代命名也常見:

  • 父母希望紀念多個親人,於是名字疊加。
  • 增添個人特色,例如中間名取自己偶像的名字。

二、歐洲名字結構常見組成

類別 內容範例
First Name John, Emma
Middle Name(s) Paul, Maria, Anne, etc.(可有多個)
Surname (Last Name) Smith, Müller, García 等
貴族/王室稱號(若有的話) von Habsburg, de Bourbon, Prince of Wales 等

三、現代社會的調整

  • 日常生活中,多數人只使用 First Name + Last Name
  • 長名字多見於護照、戶政系統、正式場合。
  • 有些國家(如德國、瑞典)法律對名字長度有上限規範,避免過長。

 

貴族稱號,是怎麼取名的呢?

貴族稱號的取名,是依據家族地位、封地、皇室授予、歷史沿革等條件,有非常嚴謹的制度。以下是主要原則與例子:


一、貴族稱號的命名來源

1.封地地名(最常見)

  • 稱號多取自領地的名稱,表示貴族統治、擁有該地區的權利。
  • 常見格式:「von + 地名」(德語區)、「de + 地名」(法語區)
  • 例:
    • Otto von Bismarck(俾斯麥地的奧托)
    • Louis de Bourbon(波旁的路易)

2.皇室授予的榮譽稱號

  • 君主可授予特定軍功或政績者貴族頭銜,並賦予地名稱號,即使該地實際上不屬於他。
  • 例:
    • Duke of Wellington(威靈頓公爵):英國名將,稱號源自地名 Wellington。
    • Prince of Orange(奧倫治親王):荷蘭王室世襲稱號,源自法國南部的小城 Orange。

3.世襲與結婚合併稱號

  • 結婚時兩大貴族家族合併,可出現雙姓稱號。
  • 例:
    • Habsburg-Lothringen:哈布斯堡家族與洛林家族聯姻後形成的新貴族名稱。

4.宗教或軍事地位稱號(較少見)

  • 如:Grand Master of the Teutonic Order(條頓騎士團大團長)

二、貴族階級對應的稱號舉例(依高到低)

貴族等級 英語稱號 法語 德語 中文對應
王族 King / Queen Roi / Reine König / Königin 國王/女王
公爵 Duke / Duchess Duc / Duchesse Herzog / Herzogin 公爵
侯爵 Marquess / Marchioness Marquis / Marquise Markgraf 侯爵
伯爵 Earl / Countess Comte / Comtesse Graf / Gräfin 伯爵
子爵 Viscount / Viscountess Vicomte / Vicomtesse Vizegraf 子爵
男爵 Baron / Baroness Baron / Baronne Freiherr / Freifrau 男爵

三、「von」「de」「di」是什麼?

這些是表示地名的介系詞,有時象徵貴族身份:

語言 介詞 意義
德語 von 來自某地,常代表貴族
法語 de 出身自某地
義大利語 di / da 屬於某地

例如:

  • Leonardo da Vinci:來自 Vinci 村莊的 Leonardo(非貴族,但表達地名出身)

四、現代使用情況

  • 多數歐洲國家已廢除貴族特權,但貴族稱號仍作為家族姓氏或文化遺產存在。
  • 如:德國法律不再承認貴族地位,但「von」可以保留在姓氏中。

 

歐洲人名字很長,但簽名常常很短?

這個現象背後有幾個有趣的文化與實用原因:


🟤 一、名字長 ≠ 簽名長:原因解析

1.簽名是識別符號,不是完整名字

  • 歐洲人的法定全名可能包含 3~6 個名字(First + Middle + Surname + 封號),但簽名重點在「個人識別」,不是完整書寫
  • 簽名只需代表「我本人」,所以可簡化。

例:Franz Joseph Karl von Habsburg-Lothringen

簽名可能只是:F.J. 或 Franz J. 或 Franz Joseph


2.習慣性簡寫或風格化

  • 西方簽名文化強調個人風格,常以:
    • 首字母 + 姓氏簡寫
    • 一筆完成的草寫,不求可讀性,只求一致性
  • 簽名在法律上「圖樣固定」最重要,不必「清楚可讀」。

3.手寫速度與實用性考量

  • 太長的全名不利於日常簽署(如支票、信用卡、文件簽名),所以多數人會:
    • 自訂一個慣用簡化簽名
    • 在正式文件中打全名,簽名只畫一筆代表本人

4.簽名在歐洲更像是「圖章」

  • 和中文用印章一樣,簽名是一種「身份認證」。
  • 是否清楚可辨,反而不是重點,只要每次簽名一致,就具有法律效力。

🔵 對比中文世界的不同

面向 歐洲簽名 中文簽名
長度 常簡寫,重風格 常全名(尤其正式場合)
重點 一致性 + 簽名圖樣 名字清楚 + 筆劃辨識度
替代方式 常搭配打字全名 + 手寫簽名 常搭配蓋章或按指紋

🔘 結語:名字是文化,簽名是工具

歐洲人的長名字展現傳統與血統,

而短簽名則是實用與個人風格的體現。

 

文章標籤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到「精靈」,我們腦中可能會浮現出各種不同的形象:

有的是童話故事中輕盈翩翩的小妖精,有的是阿拉丁故事裡從神燈冒出的強大存在。

但在不同文化中,「精靈」的定義與形象其實差異極大,特別是在伊斯蘭文明與歐洲傳統中。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精靈的世界,探索伊斯蘭文化中的Jinn,以及它與**歐洲精靈學(Fairy lore)**之間的異同。


 

精靈(Jinn)在伊斯蘭文化中的概念

 

在伊斯蘭教義中,**Jinn(精靈)**是真實存在的一種生命形態。

精靈在伊斯蘭世界觀中是真實存在的生物,而非純粹的神話。這種理解使得伊斯蘭文化中對超自然現象的解釋與西方傳統有顯著不同。

他們是什麼?

  • 根據《古蘭經》,真主安拉創造了三種有理智的生命:天使(由光創造)、人類(由泥土創造)和精靈(由無煙的火焰創造)。
  • 與天使不同,精靈和人類一樣擁有自由意志,可以選擇行善或作惡,可以信仰或不信仰。
  • 「Jinn」(單數Jinni, 複數Jinn)這個詞來源於阿拉伯語「Janna」,意為「隱藏」或「遮蔽」。精靈通常對人類是不可見的,但他們能看見人類。

他們有哪些特徵?

  • 變形能力:Jinn可以變成人、動物、風、煙霧或其他形態。
  • 壽命長:比人類壽命長得多,會繁衍後代,也會經歷生死。
  • 社會結構:Jinn也有自己的社會,有國王、族群、宗教信仰(有的信伊斯蘭,有的叛逆)。
  • 超自然能力:精靈擁有遠超人類的力量和速度,能夠穿越長距離,並且可能擁有某些特殊能力。

精靈在伊斯蘭信仰中的地位

  • 宗教責任:就像人類一樣,精靈也被創造來崇拜安拉,並在審判日接受審判。
  • 伊卜利斯(Iblis):在伊斯蘭傳統中,被稱為「撒旦」的伊卜利斯實際上是一個不服從安拉命令的精靈,而非墮落的天使。
  • 《古蘭經》中的提及:《古蘭經》中有一章專門以「精靈」命名(第72章),描述了一群精靈聽到《古蘭經》後皈依伊斯蘭的故事。

精靈既可以是強大的盟友,也可以是危險的對手,因此在伊斯蘭民間故事與神秘學中,對Jinn的態度通常是尊敬中帶著警惕。


undefined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1888 illustration by Luis Ricardo Falero of common modern depiction of a fairy with butterfly wings

 

歐洲的精靈學(Fairy Lore)與伊斯蘭Jinn的比較

 

在歐洲,特別是凱爾特、北歐與英國民間傳統中,「精靈(Fairy)」的形象又是另一番模樣。

  • 多元來源:融合了異教傳統、凱爾特神話、日耳曼傳說和基督教影響
  • 類型多樣:包括精靈(Fairy)、仙女(Fey)、小精靈(Sprite)等多種形態
  • 模糊地位:在基督教歐洲常被視為民間迷信或重新詮釋為墮落天使/惡魔
  • 元素分類: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發展出地、水、火、風四元素精靈體系
  • 時間演變:從早期被視為具有威脅性的存在,演變為維多利亞時代的微縮可愛形象
  • 文學藝術:從莎士比亞到浪漫主義詩人,都大量使用精靈元素
  • 現代演變:逐漸被浪漫化和商業化,成為童話和奇幻文學的標準元素
項目 伊斯蘭文化的Jinn 歐洲傳統的Fairy
起源 無煙之火創造,自由意志的超自然生物 天生魔法,或墮落天使、自然精靈等多重起源說法
形象 可變形,通常無固定形態,既有善有惡 多呈小巧、優雅、具翅膀,有時帶點惡作劇性格
性格 和人類相似,有信仰、善惡之分 多為中立或調皮,少數邪惡,經常與自然力量相連
互動方式 可協助或傷害人類,需謹慎對待 喜歡惡作劇,但也會保護森林與純潔的人
出現地點 沙漠、廢墟、古井、夜晚風中 森林、湖泊、山丘、古老遺跡

簡單說:

  • Jinn 更像是另一個完整世界的居民,擁有人類般的複雜性格和社會結構。
  • Fairy 則更接近自然精靈或魔法生物,偏重於與大自然和神秘力量的連結。英文"fairy"來自拉丁語"fata"(命運女神)或法語"fée"

 

英文Genie(神燈精靈):

 

  • 英文"genie"一詞是法國翻譯家安托萬·加朗(Antoine Galland)把《一千零一夜》翻譯成法文時,把Jinn翻譯成了Genie
  • 是歐洲文學將「Jinn」簡化成的許願魔法角色
  • 常與容器(神燈、戒指、瓶子)相關聯,被束縛其中
  • 現代流行文化中常有藍色煙霧形態、胖胖的、頭戴小帽等形象特徵
  • 與主人關係通常是服務/契約性質
  • 能力有明確界限,通常限制在特定數量(如三個)的願望
  • Fairy 則更接近自然精靈或魔法生物,偏重於與大自然和神秘力量的連結。

《阿拉丁》精靈(Jinn / Genie)的真實樣貌:伊斯蘭

聽歌吧!Genie in A Bottle


《阿拉丁》精靈(Jinn / Genie)的真實樣貌:伊斯蘭

圖片來:維基百科

小結:兩種精靈,兩種宇宙

 

無論是伊斯蘭文化中的Jinn,還是歐洲傳說中的Fairy,

精靈這個概念,都是人類試圖理解未知世界的一種方式。

 

在Jinn的故事中,我們看到的是力量與自由的雙面刃;

在Fairy的故事裡,我們感受到的是自然的神秘與美好。

 

而無論哪一種精靈,背後承載的,都是人類對世界充滿敬畏與想像的心。

 

所以,下一次當你在夜晚走過靜謐的森林、或者在星空下聽見風聲時,

不妨想像一下:

在另一個看不見的空間裡,也許正有一位精靈,悄悄地注視著你呢。

文章標籤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無數個星光燦爛的夜晚,沙漠深處總有人圍坐在火光旁,細語著英雄的冒險、奇蹟的發生、智慧與命運的博弈。這樣的畫面,正是《一千零一夜》的靈魂所在。

然而,許多人或許不知道,這部世界上最著名的故事集,並不是在一夜之間誕生的。它的成形,是一場跨越千年、跨越無數文明的奇蹟。


 

故事從何而來?從印度到波斯,再到阿拉伯世界

 

《一千零一夜》的根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世紀的古印度。當時,像《五卷書》(Panchatantra)這樣的寓言集已經流行於南亞,透過口述與書寫流傳開來。這些故事中充滿了動物寓言、智謀謎題,以及對命運與選擇的深刻思考。

undefined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到了公元5至7世紀,這些故事的一部分傳入波斯,形成了著名的《哈扎爾·阿夫薩內》(Hazar Afsanah,意即「一千個故事」)。這個版本融入了更多波斯元素,例如魔法毯子、神秘占卜者,以及貴族間的權謀鬥爭。

直到8到9世紀,在阿拔斯王朝鼎盛時期的巴格達,這些波斯故事被翻譯成阿拉伯語,開始融合阿拉伯世界特有的文化色彩與想像力。這時,故事中出現了市場的喧囂、商隊的冒險、神燈與精靈的奇幻場景——也就是我們今天熟悉的《一千零一夜》的雛形。


 

謝赫拉莎德:智慧與生存的象徵

 

《一千零一夜》最知名的框架故事,是聰慧的謝赫拉莎德(Sherazade)與暴虐國王之間的博弈。

國王因遭妻子背叛而心生怨恨,每晚娶新娘、隔日處死。謝赫拉莎德自願進宮,靠著連續講述引人入勝的故事,每次在最高潮處停下,引發國王的好奇心,一夜又一夜地延續生命。

這個設定,不僅成為後世無數敘事作品的靈感來源,也象徵了智慧、藝術與人性光輝如何在絕望中綻放。

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場小小的勝利,一種生命的頌歌。


 

伊斯蘭文明中著名的其他故事或文學經典

 

「在伊斯蘭文明裡,故事不僅是娛樂,更是智慧的傳承、信仰的光芒。」

除了《一千零一夜》,伊斯蘭文明中還有許多同樣影響深遠的文學經典,展現了豐富而多元的敘事傳統:

1. 《卡里拉與迪木那》(Kalila wa Dimna)

  • 來源:改編自古印度《五卷書》,經波斯文再傳入阿拉伯世界。
  • 內容:動物寓言故事,每個故事蘊含智慧、友誼與政治謀略的教訓。
  • 地位:成為中世紀阿拉伯政治、教育領域的重要教材。

👉 被視為《一千零一夜》之外,最重要的敘事寶庫之一。

undefined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2. 《薩迪的果園》(Bustan)與《薩迪的玫瑰園》(Gulistan)

  • 來源:波斯詩人薩迪(Saadi, 1210–1291)作品。
  • 內容
    • 《果園》:講述道德、宗教、政治智慧。
    • 《玫瑰園》:融合短篇故事與詩歌,探討慈悲與人生智慧。
  • 特色:兼具文學美感與哲學深度,被視為人生智慧指南。

 

3. 《尼扎米五部曲》(Khamsa by Nizami)

  • 來源:波斯詩人尼扎米(Nizami Ganjavi, 12世紀)作品。
  • 內容
    • 包括英雄史詩、愛情故事與寓言。
    • 最著名的是《萊拉與馬俊》(Layla and Majnun),被譽為「東方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 影響力:在伊朗、阿拉伯、土耳其世界極具地位,是中世紀波斯文學的高峰。

 

4. 《辛巴達航海記》(The Seven Voyages of Sinbad)

  • 來源:雖然後來被納入《一千零一夜》,但原本是獨立流傳的故事群。
  • 內容:描繪辛巴達七次航海歷險,融合了真實的阿拉伯貿易背景與奇幻想像。
  • 特色:象徵伊斯蘭世界冒險與貿易精神的經典代表。

《阿拉丁》一千零一夜,不是一夜之作,而是跨越千年的故事長河

圖片來源:IMDb

 

5. 宗教故事:《先知傳》(Qisas al-Anbiya)

  • 來源:根據《古蘭經》與口述傳統整理。
  • 內容:敘述亞當、諾亞、摩西、耶穌等先知的生平與奇蹟。
  • 特色:兼具宗教教育功能與民間敘事影響力,類似於基督教世界的聖經故事。

 

小結:故事,從未停止

 

《一千零一夜》不是一夜之作,而是跨越千年的故事長河。

它從印度到波斯,再到阿拉伯,又經由歐洲翻譯傳入全世界,無數文化、無數想像力在這條河流中交融、激盪。

 

謝赫拉莎德用故事換取生命,而人類用故事延續文明。

在每個夜晚,當我們打開一本書、點亮一盞燈、講述一個故事時,

其實,我們也成了那條長河中的一部分。

 

故事還在流淌,夢想從未止息。

文章標籤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起阿拉丁,許多人腦中浮現的第一個畫面,或許就是那盞閃耀著金色光芒的神燈,以及從燈中升起、帶著魔法氣息的精靈。

這個場景來自《一千零一夜》的經典故事——一個窮小子意外得到一盞神奇油燈,喚出精靈,實現三個願望,從此改變命運。

《阿拉丁》神燈:從真實油燈到流傳千年的願望傳說

圖片來源:miracle~*良知&健康是最高的財富

但你是否想過,這樣的設定,究竟是如何誕生?

而在現實世界裡,又是否真的存在像神燈一樣的物品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阿拉丁神燈的奇幻世界,尋找故事背後的真相。


 

阿拉丁的神燈與精靈:權力與自由的象徵

 

在《一千零一夜》的原版故事中,阿拉丁是一個來自東方城市的貧窮少年,偶然從神秘的魔法師手中得到了神燈。

只要擦拭燈身,就能召喚出強大的精靈(Jinn),為持有者完成三個願望。

這個神燈與精靈的組合,蘊含了深刻的文化意義:

  • 神燈代表權力:即便出身卑微,只要掌握了神燈,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 精靈代表自由與束縛:精靈本身擁有巨大力量,卻被困於小小燈盞之中,成為人類的工具,也呼應了古代文化對「馴服自然力量」的想像。

精靈(Jinn)在伊斯蘭文化中,是真實存在於信仰體系中的生物,被認為是用無煙之火創造的,具有自由意志,既可能善良,也可能邪惡。因此,在阿拉丁故事中,精靈既是恩賜,也是潛在的危險。關於精靈,我會再用另一篇文章來討論。


 

現實中的「神燈」其實長什麼樣?

 

有趣的是,阿拉丁的神燈原型,在現實中真的存在。

Aladdin Oil Lamp

圖片來源:enjoyistanbul

在古代阿拉伯、波斯和地中海地區,**油燈(Oil Lamp)**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照明器具。

這些油燈通常有以下特徵:

  • 扁平圓潤的壺身
  • 細長的嘴口,用來放置棉線燈芯
  • 側邊有小把手,方便攜帶或懸掛
  • 材質以陶瓷、青銅、銅或銀製成

尤其到了伊斯蘭黃金時代,油燈的工藝變得越來越精緻,常常雕刻有花紋、經文,甚至鍍金嵌寶。這種外型與我們今天在電影中看到的神燈,驚人地相似!

所以說,雖然現實中的油燈不會召喚出精靈,但它們的確承載著夜晚的光明與神話的想像。

 

為什麼要把油燈和「精靈」連結在一起?

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版本中,神燈成為魔法器物,可能有這幾個原因:

  • 油燈在黑暗中帶來光明,自然讓人聯想到神秘力量。
  • 油燈可以藏匿東西(如精靈被封印),符合古人對魔法物品「外觀平凡但內藏神力」的想像。
  • 火焰本身就與精靈(Djinn)有聯繫:在伊斯蘭文化中,精靈(Jinn)被認為是由無煙的火焰所創造,而油燈燃燒的微光,正好呼應這種神話形象。

所以,把一盞古老油燈設定成「封印精靈」的神奇道具,是一種非常自然又合理的文化想像!


 

哪些博物館收藏了「神燈」的真實古物?

 

如果你想親眼看看真正接近阿拉丁神燈的古代油燈,可以到以下幾間世界知名的博物館探訪: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London)

收藏有來自馬穆魯克王朝(13世紀埃及、敘利亞)的青銅油燈,表面刻有精美的植物圖騰與阿拉伯文,光澤沉穩而神秘。

羅浮宮博物館(Musée du Louvre, Paris)

在伊斯蘭藝術館區,展示著彩繪玻璃吊燈與金屬油燈,其中不少來自波斯、奧斯曼帝國,外型華麗,極具神秘東方色彩。

卡達伊斯蘭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Islamic Art, Doha)

收藏了大量精緻的鍍金銀飾油燈與波斯風格水壺,有些裝飾著細緻的寶石鑲嵌,真正做到「燈如寶藏」的感覺。

這些油燈雖然無法施展魔法,但它們精緻繁複的工藝,本身就像是靜止的奇蹟,讓人仿佛能聽見千年前沙漠之風吹拂的聲音。

Rare 1,700-year-old oil lamp with Temple symbols discovered

Rare 1,700-year-old oil lamp with Temple symbols discovered


 

三個願望的魔法,如何影響後來的故事?

 

阿拉丁的神燈故事,尤其是「三個願望」的設定,對後來的文學與影視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個簡單又有強烈戲劇性的元素,被無數創作者引用、變形,成為經典敘事手法。

例如:

  • 童話故事:《青蛙王子》中,女主角的願望改變了青蛙的命運。
  • 奇幻文學:《哈利波特》系列中出現了許願石與實現心願的魔法物品。
  • 電影作品:《魔鬼代言人》、《許願井》等,都以「許願」作為故事推進的關鍵。
  • 動畫與漫畫:《七龍珠》、《遊戲王》、《犬夜叉》、《美少女戰士》…

甚至,如果你熟知莎士比亞的話,《暴風雨》這部作品中的精靈愛麗兒(Ariel), 和神燈精靈一樣,都有服從主人、被魔法束縛和擁有超自然能力的特點,這顯示了某種概念上的相似性。


 

小結:魔法,其實一直在我們身邊

 

或許,真正的魔法並不在於油燈或精靈,而是在於人們心中那份想要改變命運、追尋希望的力量。

從一盞小小油燈,到跨越千年的故事傳頌,阿拉丁教會我們的,是在黑暗中相信光明,在困境中懷抱夢想。

下一次,當你看到一盞古老的小燈,不妨靜靜地問自己:

如果給你三個願望,你會怎麼許願呢?

當然,要遵守迪士尼版「三個願望的規則」(不能殺人、不能逼人相愛、不能讓死人復活)喔!

文章標籤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許多人心中,魔毯是童年幻想的一部分。尤其在《阿拉丁》等迪士尼電影中,魔毯成為自由飛翔、冒險無限的象徵。但如果我們仔細探究,會發現「魔毯」並非完全虛構,它實際上深深植根於阿拉伯與波斯的文化傳統之中,而且比起想像中,更加珍貴而富有意義。

 

魔毯的誕生:來自《一千零一夜》的幻想

 

魔毯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中東經典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在這些流傳千年的故事中,「會飛的地毯」被描繪為一種魔法道具,能夠載人穿越沙漠與山脈,一瞬間抵達遠方。這種幻想,反映了古代阿拉伯人對於自由、旅行與掌控命運的渴望。

在廣闊無垠的沙漠世界中,旅程往往艱辛而漫長。因此,能夠飛行的地毯,不僅是神奇的想像,也是對現實苦難的一種美好超越。魔毯代表的,不只是移動,更是一種心靈的解放,一種不受限制、勇敢追尋夢想的精神。

 

地毯在阿拉伯世界的現實角色

 

回到現實生活,地毯(Carpet)在阿拉伯文化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波斯、土耳其到阿拉伯半島,地毯不僅是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承載著宗教、社交與藝術的意義。

一般而言,長方形的地毯主要用於:

  • 祈禱:穆斯林每日五次禮拜時鋪設的小型地毯,被稱為祈禱毯(Prayer Rug)。
  • 居家生活:鋪在地面,用於隔熱、防塵與舒適起居,許多家庭直接席地而坐交談、用餐。
  • 禮儀與裝飾:精緻的手工編織地毯是家庭地位的象徵,常在婚禮、節慶中作為重要贈禮。

每一張地毯,從色彩到圖案設計,都蘊含著地區文化、宗教象徵與家族故事,是一種活的歷史記錄。

 

珠寶地毯:為成長與榮耀繡上的祝福

 

而在某些特別的時刻,地毯會被賦予更深一層的意義。像在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地的貴族或傳統家庭中,生日、成人禮或婚禮時,會贈送一種珠寶地毯(Jeweled Carpet)

這些珠寶地毯:

  • 金線、銀線細緻繡製,
  • 鑲嵌珍珠、紅寶石、綠松石等貴重材料,
  • 每一針一線都是祝福,每一顆珠寶都是期盼。

《阿拉丁》魔毯的今生今世:從阿拉伯傳說到珠寶地毯的故事

當一位少年或少女步入新的人生階段,例如七歲、十三歲或十八歲時,家族會舉辦隆重的儀式。珠寶地毯被鋪開,象徵著「通往未來的道路」光彩奪目。家族長輩會將祝福織入地毯之中,希望孩子未來像珠寶一樣閃耀堅韌。

有些珠寶地毯,甚至成為家族傳家寶,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不僅僅是財富的象徵,更是家族愛與榮耀的延續。

 

魔毯的浪漫:幻想與文化的交融

 

當我們在電影中看到阿拉丁乘著魔毯翱翔於夜空,穿越金色沙丘與閃耀宮殿時,其實那不只是童話。那是一種來自阿拉伯文化深處的願望——突破困境,自由翱翔;一種對生活中艱辛與束縛的溫柔回應。

而「珠寶地毯」正好印證了這個意象:

  • 它不是隨意鋪設的物品,而是充滿愛、祝福與期許的象徵。
  • 它教會人們,生活中即使要一步步前行,也可以懷抱著最美好的夢想。
  • 它讓我們理解,魔毯的力量,不只是魔法,而是文化的延續、記憶的重量。

所以,當你看到照片中那張閃耀著金銀珠光的地毯時,不妨靜靜想像:

也許,每一顆縫上的珍珠,每一寸綻放的光澤,都在低語——

「勇敢前行,你的旅程會璀璨如星。」

文章標籤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你翻開佛學書籍,可能會注意到這兩個「不明覺厲」的偉大名詞──中觀唯識

它們分別從「一切皆空」與「一切唯心」切入,像兩條山路,最後卻都指向同一座寂靜的雪峰:離執見、得自在。

我們一起快速爬梳兩派的時代背景、核心思想與交會之處。

在「空」與「識」之間:一次看懂佛教的中觀與唯識

1. 印度大乘二絕響

  • 中觀由龍樹(二世紀)奠基。龍樹立足於《般若經》的「緣起性空」,藉犀利的論證把任何「有自性」的主張一路推向邏輯自毀,指出:凡事物皆因緣假合,故本無固定自體。這種「破一切法」的方式,後人稱為 Prasaṅga(歸謬破)。

  • 唯識則由無著、世親(四~五世紀)系統化。他們觀照禪定中的心相,提出八識架構,以阿賴耶識作「種子庫」來解釋業力與現象生成,並用「三性」剖析迷悟:錯認者在「遍計所執性」打轉,修行者透過觀行轉向「圓成實性」。

 

 

2. 兩條修行路線

路線特色

中觀

唯識

關鍵詞

空、破斥、二諦

心、建構、三性

方法論

把任何概念推到矛盾處而顯示「無自性」

解析經驗流程,標示錯覺→緣起→實相

修行重點

見破→不住於破

轉染成淨→八識成四智

如果說中觀像哲學系裡的「拆彈專家」,動輒拿出四句偈「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拆掉觀念炸藥;唯識則像心理學系的「流程設計師」,用精密模型描述念頭如何自導自演,再示範如何「重寫程式碼」。一破一立,相映成趣。

 

 

3. 漢文化的再創造

兩派思想經絲路東傳後,碰上儒道底蘊,開出新的花朵:

  • 三論宗(吉藏等)以《中論》《十二門論》為經心,提出「空假中三觀」,將中觀義風本地化;

  • 法相唯識宗(玄奘、窺基)整理經論翻譯,寫成《成唯識論》四百偈,在漢地確立八識、三性、五重唯識觀。

 

此後,禪宗說「明心見性」,華嚴談「事事無礙」,天台講「一念三千」,都或明或暗地揉進中觀「性空」與唯識「唯心」的骨血,形成東亞佛學的立體折射。

 

 

4. 空與識何以不衝突?

經典裡早有人用「海浪」作比喻:浪花翻滾,是唯識觀的「依他起」,說明現象如何由心流形成;深海寂靜,是中觀所指「勝義空」,顯示再深處一切無自性。浪不是離海而有,海也不拒浪而空。了解這個互融關係,你就不必在「心實」與「法空」之間為難。

 

5. 給現代讀者的三個實修提醒

  1. 讀原典時,多停頓

    中觀偈頌句句鏗鏘,唯識論條條纖密。遇到難句,先別急著批註,坐十分鐘觀呼吸,讓論旨滲進心裡,再返回文字,往往豁然。

  2. 在日常驗證「緣起」

    怒氣升起時,試著觀察:情緒由哪些條件匯聚?若某一條件抽掉,怒仍成立嗎?如此體會「因緣合合」的浮動性,比空洞背誦「諸法空」更有力。

  3. 留心「自我敘事」

    唯識說第七識「末那」恆常我執。現代版本是:我們悄悄用社群頭像、履歷、記憶剪輯來固化一個故事自我。嘗試偶爾放下「我應該是誰」的劇本,去經驗未標籤的此刻,你會對「無自性」生起直觀。

 

結語:兩條路,同一道

龍樹提醒我們:語言是方便船,一旦登岸就該捨;無著告訴我們:船雖假立,但要過河仍得好好造船。中觀與唯識,看似尖銳對舉,實則一破一立、互為刃柄。讀書與禪修若能雙線並進,你會發現——當「空」點亮,「識」也澄澈;當「識」透明,「空」更寬廣。願這百千字的速寫,成為你踏上心靈雪峰前的小小路標。

 


概念速覽

派別

代表人物與時代

核心經論

關鍵思想綱要

中觀派(Mādhyamika)

龍樹 Nāgārjuna(2 世紀)以下至月稱 Candrakīrti 等

《中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等

以「緣起性空」為總綱:萬法因緣和合而生、了無自性。主張離兩邊(有/無、常/斷),故稱「中道」。論證方法以「破」(prasaṅga)為主,透過揭示任何本質主張的矛盾來顯示空性。

唯識派(Yogācāra / Vijñānavāda)

無著 Asaṅga、世親 Vasubandhu(4–5 世紀)

《瑜伽師地論》《攝大乘論》《阿毘達磨集論》《成唯識論》

提出「一切唯識」:所謂外境是識變現;八識系統以阿賴耶識為潛勢基底。三性(三無性)學說——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說明凡夫錯覺與聖者覺悟的結構。修行重點在轉識成智。

 

 

一、中觀派:以「空」解構一切本質

  1. 緣起性空

     

    • 「緣起」說明萬法依條件暫時成立;因此剖析到究竟,無固定自性(svabhāva)——這便是「空」。

    • 空並非虛無,而是指出任何法都只能藉條件相待而立。

     

  2. 二諦體系

     

    • 世俗諦:在語言與生活層面妥協承認的相對真理。

    • 第一義諦:了知一切法空的究竟真理。二者不相離而相即。

     

  3. 論證路徑

     

    • Prāsaṅgika(破斥派):以歸謬證法,示現對方立場之不完備;代表為月稱。

    • Svātantrika(自續派):可先提出自立論證,再破對方;代表為清辨。

     

  4. 歷史傳播

     

    • 入中國後與《般若經》詮釋匯流,形成南北朝以降的「三論宗」。

    • 對東亞禪宗、華嚴、天台「不二」、「空假中」等觀念影響深遠。

     

 

二、唯識派:解析心識的運作

  1. 八識說

     

    1. 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識(感官)

    2. 第六識:意識(思惟分別)

    3. 第七識:末那識(我執根)

    4. 第八識:阿賴耶識(藏識、種子庫)

     

  2. 三性(無性)理論

     

    • 遍計所執性:錯誤投射、將自性假立於境。

    • 依他起性:萬法隨業力緣起而現,似有。

    • 圓成實性:覺悟後親證的一切法真如。

     

  3. 修行要點

     

    • 通過禪觀(瑜伽行)「轉染成淨」:第八識轉成大圓鏡智,第七識轉成平等性智,等等。

    • 最終破除「所遍計」的虛妄執取,圓證法界。

     

  4. 中國發展

     

    • 玄奘取經後譯《攝論》《瑜伽論》等,與弟子窺基建立「法相唯識宗」。

    • 日本華嚴、真言等亦大量吸收唯識語彙。

     

 

三、兩派差異與互補

面向

中觀派

唯識派

方法

以批判論證顯示「空」

以現象學式架構解析「識」

立場

強調不執任何實有(連「識」亦空)

為說明修道,暫安立阿賴耶識等概念

目的

破除執著、直入空性

體系化修道歷程,說明如何由迷至悟

在後期大乘,許多論師嘗試調合二派:如攝論系提出「空唯識不相違」;藏傳佛教中觀自續—如來藏思想、印度後期月稱—無性瑜伽行等,也呈現對話與融合。

 


 

如何學習

  1. 依經論原典:建議先讀《中論偈》或《成唯識論》譯本配合注疏,體會基本語境。

  2. 配合禪觀實踐:兩派皆非純理論;透過觀照「當下心念」「緣起關係」,才能真正理解空與唯識。

  3. 比較視角:可從印度→漢地→藏傳→日韓等脈絡,觀察教義如何因文化土壤而調整。

文章標籤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花木蘭》談動作電影中的決戰儀式感

 

在《花木蘭》真人版電影的高潮段落中,反派布利可汗在軍隊潰敗之後,竟然選擇親自潛入皇宮,對皇帝發起單挑。這種看似「不合常理」的劇情,其實是動作片與英雄敘事中的經典套路。

 

那麼,為什麼反派總要在最後來一場單挑?這背後可不只是為了好看那麼簡單。

 


 

 

🎯 1. 單挑是最能聚焦戲劇張力的方式

 

 

當電影鋪陳到最終章節,若只是群體混戰,觀眾往往會情感分散、難以聚焦在關鍵人物身上。而一場單挑,則能把所有觀眾的情緒收束於主角與反派之間。

 

📌 《花木蘭》中,布利可汗與皇帝的對決,象徵戰爭的最終結算點。

📌 木蘭在這場戰鬥中證明了自己,也完成了從女兒到戰士的轉變。

花木蘭

 


 

 

🔥 2. 反派的「孤注一擲」是最後的尊嚴

 

 

在敘事心理上,許多反派在最後單挑,並不是因為「戰術最佳」,而是因為他們不願默默被擊敗。這是一種帶有榮譽感(或自我毀滅傾向)的孤注一擲。

 

例如:

 

  • 薩諾斯《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大軍潰敗後仍親自迎戰鋼鐵人與美國隊長。

  • 達斯・維達《星際大戰》:父與子在銀河帝國垮台前,進行象徵性的對決。

  • 緋紅女巫《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即使力量強大,也要親自下場追逐與主角對抗。

 

 

📌 這不是策略,而是反派「自我敘事」的完成儀式。

 


 

 

⚔️ 3. 單挑 = 善惡衝突的「具體化舞台」

 

 

抽象的正義與邪惡,透過一場一對一的決鬥被視覺化。這不只是肉體的搏鬥,更是價值觀的交鋒

 

在《花木蘭》裡,我們看到:

 

  • 皇帝象徵秩序與尊嚴

  • 布利可汗象徵混亂與復仇

  • 而木蘭,則在這場對決中選擇挺身而出,代表新一代的正義力量

 

 

📌 單挑場景就是「寓言化現實」的最佳舞台。

 

 


 

 

👑 4. 英雄的蛻變,需要這一戰來定義

 

 

主角在電影裡的轉變,往往要透過一場高風險的正面對決來「蓋章認證」。

 

  • 哈利波特在最終對上佛地魔,不只是拯救魔法世界,而是證明自己是有選擇、有勇氣的英雄。

  • 蜘蛛人與綠惡魔、八爪博士的最後一戰,也是年輕英雄走出自己道路的通關儀式。

 

 

📌 在《花木蘭》裡,這場單挑不只是救皇帝,更是木蘭個人成長的高潮

 


 

 

🧠 5. 單挑是「故事結構」上的必要節奏

 

 

我們都習慣這樣的結局模式:

 

  • 👉 敵人最後出場,給主角一個最終考驗

  • 👉 戰鬥節奏拉高,情緒集中到兩人

  • 👉 給觀眾一個乾淨利落、富有儀式感的結局

 

 

即使明知現實中這樣做「很不合理」,但我們潛意識裡就是想看——

📌 正邪在同一個屋簷下分出勝負。

 


 

 

✅ 結語:這不是策略,是一場英雄敘事的祭典

 

 

所以,下次當你看到反派不逃跑、反而主動找主角單挑,不妨這麼想:

 

他不是傻,他是在完成「自己作為反派的最終使命」——
 
一場由自己親手點燃,也由自己親自熄滅的,戲劇盛典。

 

🎥 有些故事需要炮火,但真正令人難忘的,永遠是一場義無反顧的對決。

文章標籤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到「浴火鳳凰」,我們腦中立刻浮現出那隻在烈焰中翱翔、從灰燼中重生的神鳥形象——那是一種經歷極致毀滅後的華麗重生。然而,若從中華文化的正統神話體系與經典文獻出發,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鳳凰在中國傳統中,雖然地位崇高,卻並沒有「浴火重生」的明確神話。

 

這讓人好奇,中華文化中的鳳凰究竟是怎樣的存在?而「浴火」的意象,又是何時、如何被納入這個文化符號之中的?

 


🔥 中華文化中的「浴火鳳凰」:神話缺席,象徵不滅

 

一、傳統鳳凰:祥瑞與太平的象徵

 

在中國古代,鳳凰(鳳與凰為陰陽雙鳥)是一種集萬鳥之長的神獸,被視為百禽之王。牠的出現總是被視為聖王降世、天下太平的象徵。《山海經》載:「鳳皇見則天下安寧。」從周朝開始,鳳凰便與「王者之德」相連;到了漢代以後,更成為皇后與女性的象徵,與皇帝代表的龍相對應。

 

傳統文獻與藝術作品中的鳳凰,棲於梧桐、飲於甘露,優雅而神聖,但並不強調牠會經歷死亡與重生的過程。與西方「Phoenix」的「浴火自焚再生」形象相比,中華鳳凰更接近「天地和諧」與「道德政治」的化身。

 


 

 

二、浴火意象的缺席與文學隱喻的補足

 

儘管古代神話中未曾提及鳳凰會在火中重生,但中國文學卻常以火焰作為淬煉與升華的象徵,並將其投射在鳳凰形象上。唐代詩人李商隱詩云:「鳳棲梧桐枝,離火自焚身。」其中的「離火」不只是字面上的火,更象徵命運的考驗與靈魂的鍛造。

 

這種意象雖不等同於神話中的「從灰燼中再生」,卻顯示出鳳凰在文化層面中也逐漸被理解為一種經歷磨難後昇華的存在。這種從「文學隱喻」延伸出來的形象,為鳳凰與火焰之間建立了一種潛在的關聯。

 


 

 

三、鳳凰與朱雀:兩種火鳥的文化交疊

 

另一個影響「浴火鳳凰」形象形成的重要因素,是中華文化中另一種神鳥——朱雀。朱雀是中國四象之一,代表南方與火,與鳳凰外形相似,在民間傳說與視覺表現中常被混淆。朱雀象徵烈焰、凈化、輪迴與戰鬥精神,從五行概念來看是鳳凰的「火屬性變體」。

 

因此,現代人對鳳凰「浴火重生」的想像,很可能是鳳凰與朱雀的形象文化融合的結果:朱雀給了鳳凰火焰,鳳凰給了朱雀和諧與德行,兩者的特質在後世逐漸糾纏成一個完整的「烈火飛鳥」圖騰。

 


 

 

四、世界各文明的浴火神鳥

 

與中華文化不同,西方與中東地區的古文明中,鳳凰型神鳥的「重生」主題極為明確,甚至成為神話中的核心。

 

  • 🕊 埃及的貝努鳥(Bennu):形象類似蒼鷺,是太陽神拉(Ra)的化身。傳說每五百年築巢自焚,再從灰燼中重生,象徵太陽的永恆循環。

  • 🔥 希臘的Phoenix:全身火紅,每當壽命終結便自焚,並從灰燼中獲得新生。這個形象後來被基督教引用,象徵耶穌的復活與靈魂永生。

  • 🐦‍🔥 波斯的西莫格(Simurgh):智慧之鳥,住在火樹之上,雖不自焚,但也與火與再生相關,常在英雄迷失時出現,引領方向。

  • 🦅 印度的伽樓羅(Garuda):神鳥、速度與正義之神,與火不直接相關,但象徵與惡勢力對抗後的淨化與勝利,也可視為另一種形式的「精神重生」。

 

 

與這些鳳凰型神話相比,中華文化中的鳳凰雖無自焚重生的傳說,卻在精神象徵上與「再生」、「轉化」的核心價值相通,只是形式上更為隱晦。

 


 

 

五、現代重構:從神獸到心靈圖騰

 

進入近現代,尤其在文學、影視、心理學與品牌設計中,「浴火鳳凰」已成為一個普世性象徵。在中國語境下,這個形象也被重新賦予生命——象徵創傷後重建、失敗後再起、逆境中的韌性與希望。

 

這樣的「浴火」不再是神話的設定,而是一種心理成長的隱喻,一如失敗後的重生、婚姻破裂後的重新起航、創業挫敗後的再一次振翅高飛。

 


 

 

結語:

 

中華文化中的鳳凰,雖然沒有西方神話中那般戲劇性的「火焰與灰燼」,但牠在詩意中靜靜棲息,在道德理想中翱翔。它不是被火燒過才美麗,而是原本就生於光明與德行之中。

 

若說西方的鳳凰是在烈火中重獲新生,那麼中華的鳳凰則是從天下混沌中應運而來,提醒世人:德才配位,祥瑞自至。重生,不一定要經歷燃燒,也可以是內在的昇華與清明。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聽過「黑水虻」嗎?


雖然名字聽起來有點神祕,黑水虻(ㄇㄥˊ)(英文:Black Soldier Fly)其實是一種對人類非常友善的昆蟲。外表有點像蒼蠅,但放心,它不會咬人,也不會傳染疾病,反而是環保界的超級明星!

 

真正的大功臣:黑水虻幼蟲的驚人魔法

黑水虻最厲害的地方,在牠的幼蟲期🐛!

這些小小的幼蟲,擁有驚人的分解能力,可以吃掉各種有機廢棄物,比如:

  • 廚餘
  • 動物糞便

而且,牠們不只是「吃掉」這些廢棄物,還能把它們轉化成:

  • 高蛋白飼料(可用來餵雞、魚、寵物)
  • 有機肥料(用來栽種各種植物)

簡單來說,黑水虻幼蟲就像一台天然的「食物處理機」+「回收工廠」,一邊清理垃圾,一邊生產有用的資源!

(黑水虻主要分解的是「高含能量的有機物質」,而對難分解的木質素(如植物纖維)效果較差。)

 

為什麼黑水虻這麼受歡迎?

黑水虻之所以備受矚目,原因有好幾個:

🌎 環保小幫手

牠們可以大幅減少廚餘、垃圾量,幫助減緩污染問題。

♻️ 天然資源再利用

吃掉的「垃圾」,變成有價值的飼料與肥料,實現真正的循環經濟。

💰 降低成本

飼養黑水虻的花費相對低廉,還能減少昂貴飼料的依賴。

🏡 不擾人生活

成蟲不會咬人、不會入侵家中,對人類生活零干擾。

小結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黑水虻的幼蟲,就是:

大自然裡最厲害的「清潔隊」和「資源工廠」!

或許,未來地球的希望,正藏在這些小小翅膀之中。

---

最新的專書(2025年9月出版,目前預購中):

除廢高手_黑水虻(ㄇㄥˊ) :大自然最強的環保小幫手!

黑水虻的生命週期:

黑水虻的生活史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 4 個階段,卵孵化所需時間大約 4 天,孵化後幼蟲可分為 6 個齡期,幼蟲期共計約 14 天。剛孵化之 1 齡期幼蟲體長約 0.1 公分,齡期間以脫皮劃分,第 6 齡期幼蟲稱作預蛹,可以進行收成。此階段幼蟲體色開始變黑、停止攝食並爬出培養基尋找化蛹場所,和其他昆蟲相比,能減少從培養基篩選蟲體的收成人力,故又稱作自我收成 (self-harvest);蛹期約 14 天變態為成蟲,成蟲約可存活9 天 (Ferrarezi et al., 2016)。

具有生命週期短以及成蟲不會攝食等特點的黑水虻,飼料轉換率可達1.7–3.6 (Gligorescu et al., 2020),且屬於本土物種,商業化養殖若發生蟲體逃逸,對生態系的影響和疾病傳播風險低,是理想的循環農業工具蟲。

圖2、黑水虻生活史

資料來源:農業部水產試驗所 https://www.tfrin.gov.tw/theme_data.php?theme=epaper_data&sub_theme=C&id=164

---

研調機構Meticulous Research,出版了許多關於黑水虻市場的研究報告:

Black Soldier Fly: Pioneering Sustainable Solutions

Black Soldier Fly Market Size, Share, Forecast, & Trends Analysis

 

📈 黑水虻市場成長動能與潛力

黑水虻市場正處於顯著成長的階段,主要受到以下因素驅動:

  1. 全球肉類需求增加  隨著人口成長與肉品消費上升,對動物飼料的需求同步增加。
  2. 水產養殖業蓬勃發展  魚類與水產飼養產業對高蛋白替代飼料的需求逐年上升。
  3. 動物飼料產業對替代蛋白質的需求上升  傳統大豆與魚粉供應面臨挑戰,業界尋求更環保、可持續的替代品。
  4. 政府對昆蟲飼料應用的支持增加  多國政府逐步開放並補助昆蟲蛋白在畜牧飼料中的使用。
  5. 對黑水虻環境與經濟效益的認識提升  黑水虻有助於減少廚餘與碳足跡,也降低飼料成本,提高資源循環效率。

🌍 長遠影響與產業前景

  • 黑水虻產業正吸引大量投資與創新關注
  • 隨著市場擴展,有潛力徹底改變傳統畜牧飼料產業
  • 有助於推動更永續且具韌性的食品系統

🪲 黑水虻市場概況(2024~2033)

市場預測:
黑水虻市場預計在2033年達到 39.6億美元,2024至2033年間的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為 31%
以產量計算,市場預計達 823萬噸,年均成長率為 40.4%

除廢高手_黑水虻(ㄇㄥˊ) :大自然最強的環保小幫手!


⚠️ 面臨的挑戰:

  1. 全球缺乏統一的法規與標準
  2. 黑水虻用於人類食品仍缺乏接受度與認可
  3. 市面上存在便宜的替代品
  4. 熟練勞工成本高
  5. 黑水虻傳播疾病的潛在風險

關於市面上存在便宜的替代品,主要是針對黑水虻產品在動物飼料產業的應用而言。這些替代品通常在價格、供應穩定性上具有優勢,使得黑水虻蛋白雖然具備營養與環保價值,但在成本競爭力上仍面臨挑戰。常見的替代品是各種動植物產品生產過程的副產品,例如大豆粕,是大豆萃取大豆油之後的餘料。雖然黑水虻在營養密度、飼料轉換率、環境友善等方面表現很好,但價格仍要能進一步下降,才能贏過「價格導向」的替代品。

而關於黑水虻傳播疾病的潛在風險,這個說法主要屬於假設性的風險,即預防性風險評估(precautionary concern),而並非因有明確的大規模傳播案例。在產業規模化與跨品類應用過程中,對潛在風險的預警與監管仍不可少

  • 黑水虻本身不咬人、不吸血,也不是疾病的已知傳播媒介,不像家蠅或蚊子。
  • 黑水虻幼蟲的腸道菌相與生活環境中具有一定抑菌能力,甚至能分解部分有害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
  • 風險的關鍵來自「飼養過程」與「原料來源」。若黑水虻以未經處理的高風險廢棄物(如病死動物內臟、醫療廢棄物)為食,有可能因「污染源沾附」而成為病原的媒介或載體

台灣的發展:

黑水虻軍團02》虻虻站起來!法規門檻高不利產業化

昆億生物科技

巨獸綠色科技

循創生物科技

萌芽生物科技

羽田生物農業


國外主要公司:

Protix B.V.(荷蘭)

Protix logo

  • 成立於2009年,總部位於荷蘭Dongen
  • 生產黑水虻、蟋蟀、黃粉蟲、蝗蟲等昆蟲原料,供應動物與人類使用
  • 推出OERei品牌雞蛋,飼料來自其自產昆蟲蛋白,750間超市販售
  • 業務遍及歐洲、北美、亞太

InnovaFeed SAS(法國)

除廢高手_黑水虻(ㄇㄥˊ) :大自然最強的環保小幫手!

  • 成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巴黎
  • 以黑水虻幼蟲製成飼料油脂與肥料
  • 設有兩個生產據點,第三個於美國籌備中
  • 覆蓋歐洲、北美、亞太、拉丁美洲

EnviroFlight, LLC(美國)

Enviroflight Color

  • 成立於2009年,總部位於肯塔基州
  • 生產未使用化學品處理的黑水虻乾燥幼蟲
  • 2020年被 Darling Ingredients Inc. 收購
  • 市場遍及北美、拉美、歐洲、亞太

Sentara Group(馬來西亞)

除廢高手_黑水虻(ㄇㄥˊ) :大自然最強的環保小幫手!

  • 成立於2015年
  • 生產可用於飼料、化妝品與有機肥料的黑水虻蛋白與副產品
  • 主要生產基地在馬來西亞新山,合作機構遍及東南亞
  • 業務遍及亞太、拉美、歐洲
  • 2025年2月6日 — Nutrition Technologies(NT) rebrands as Sentara Group(SNTR)

Sfly Comgraf SAS(法國)

除廢高手_黑水虻(ㄇㄥˊ) :大自然最強的環保小幫手!

  • 成立於2015年,總部位於法國Salaise Sur Sanne
  • 專門從黑水虻中萃取幾丁質與幾丁聚醣,應用於化妝品、醫藥等領域
  • 市場涵蓋歐洲與亞太

Hexafly(愛爾蘭)

除廢高手_黑水虻(ㄇㄥˊ) :大自然最強的環保小幫手!

  • 成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Meath
  • 開發黑水虻相關產品如寵物食品、植物肥料與天然蛋白質替代品
  • 市場涵蓋歐洲

NextProtein(法國)

除廢高手_黑水虻(ㄇㄥˊ) :大自然最強的環保小幫手!

  • 成立於2015年,總部位於巴黎
  • 生產用於水產、寵物食品與農業的昆蟲蛋白
  • 主要生產在突尼西亞,獲得歐盟水產與寵物飼料認證
  • 支持者包括Kima Ventures與多位創投人士
  • 業務遍及歐洲

Bioflytech S.L.(西班牙)

除廢高手_黑水虻(ㄇㄥˊ) :大自然最強的環保小幫手!

  • 成立於2012年,總部位於阿利坎特
  • 專注黑水虻的大規模人工飼養與蛋白飼料開發
  • 客戶群包括魚類養殖與家畜飼料市場
  • 業務遍及歐洲與中東

Protenga Pte Ltd.(新加坡)

除廢高手_黑水虻(ㄇㄥˊ) :大自然最強的環保小幫手!

  • 成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新加坡
  • 提供黑水虻製成的水產、家禽、寵物與植物產品
  • 與多方合作發展整合型生產模式與新產品
  • 業務遍及亞太與歐洲

Entobel Holding Pte. Ltd.(新加坡)

除廢高手_黑水虻(ㄇㄥˊ) :大自然最強的環保小幫手!

  • 成立於2013年,總部位於新加坡
  • 透過黑水虻轉化低價生物質為高品質飼料與農業產品
  • 位於越南南部的工廠符合ISO22000與HACCP標準
  • 提供可行性研究與技術轉移服務
  • 業務遍及亞太

 

文章標籤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英文電子郵件中,結尾語(email closings)的選擇很重要,它能反映你和收件人的關係以及郵件的正式程度。

英文信的結尾,只會用 Best Regards 嗎?以及中文

以下是常見的電子郵件結尾語及其使用場合:

正式/商務場合適用的結尾語:

  • Sincerely
  • Yours sincerely
  • Respectfully
  • Yours respectfully
  • Regards
  • Kind regards
  • Best regards
  • With gratitude

半正式場合適用的結尾語:

  • Best wishes
  • All the best
  • Warm regards
  • With appreciation
  • Thank you

非正式/友好場合適用的結尾語:

  • Cheers
  • Best
  • Thanks
  • Many thanks
  • Take care
  • Warmly

如何選擇適當的結尾語:

考慮關係親疏度:與陌生人或上級通信時,選擇更正式的結尾語;與熟人或同事通信時,可選擇半正式或非正式的結尾語。

考慮郵件目的求職信或正式商務郵件應使用正式結尾語;日常工作溝通可使用半正式結尾語;朋友間溝通可使用非正式結尾語。

考慮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對正式程度的要求不同,例如英國商務文化通常比美國更注重正式性。

保持一致性若對方以特定方式結束郵件,回覆時可採用相同或相近程度的結尾語。

避免過度熟稔:在建立良好關係前,最好避免過於隨意的結尾語。

"Best regards"屬於較為通用的結尾語,適用於大多數商務和專業場合,既不會太正式也不會太隨意,是一個相對安全的選擇。

其他注意事項:

  1. 大小寫格式:結尾語的第一個字母通常大寫,如"Best regards"而非"best regards"。
  2. 標點符號:結尾語後通常加逗號或不加任何標點,例如"Best regards,"或"Best regards"。
  3. 結尾語與名字間的排版:結尾語後應換行,然後才是你的名字。
  4. 避免混合使用不同語言:如果郵件是英文撰寫,最好使用英文結尾語;如果是中文郵件,可以考慮使用中文結尾語。
  5. 考慮收件人數量:給多人發郵件時,可能需要選擇更通用的結尾語。

中文的結尾語:

中文電子郵件的結尾語也有多種選擇,根據正式程度和使用場合不同而異。以下是常見的中文電子郵件結尾語:

正式/商務場合適用的結尾語:

  • 敬祝 商祺
  • 順頌 時祺
  • 順頌 商祺
  • 敬請 鑒核
  • 恭祝 平安
  • 謹啟
  • 敬祝 工作順利
  • 敬候 佳音

半正式場合適用的結尾語:

  • 順頌 安康
  • 敬祝 健康
  • 順祝 事業順利
  • 祝好
  • 敬祝 愉快
  • 敬祝 生活愉快
  • 順祝 萬事如意

非正式/友好場合適用的結尾語:

  • 祝 順心
  • 祝 平安快樂
  • 祝 一切順利
  • 祝 健康愉快

特定節日或季節的結尾語:

  • 敬祝 新年快樂
  • 恭賀 新春
  • 敬祝 佳節愉快
  • 順祝 秋安
  • 敬祝 冬安

在中文電子郵件中,結尾語通常放在正文最後,右側對齊,並在結尾語下方或旁邊署名。

與上級或客戶通信時,應選擇較為正式和尊敬的結尾語;與同事或朋友通信時,可以選擇較為輕鬆友好的結尾語。

文章標籤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洋委會員(海委會)下面的「國家海洋研究院」(國海院)於2019年4月成立了,這個和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研院)下的「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海洋中心)定位很像呀!我查一查發現:
1.同樣直屬於行政院,海委會和科技部位階相同,國海院和國研院位階相同。
2.海巡署列入海委會轄下,是因為同為政府機構,但海洋中心是國研院的一部分,並非單獨法人,難以直接劃歸海委會,應會持續併存。
3.國海院的研究範圍較大,科研內容只是其中之一。海洋中心專注在科研,且有研究船的資源。未來應會分工合作。
4.在2008成立海洋中心之前,有個1997年成立的「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海科中心),是以計畫形式運作10年,後來才法人化成立海洋中心。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tteryformat  
3號就是AA電池,4號是AAA電池。
可是在大陸是另一種說法,AAA電池是7號,AA電池是5號。
買的時候還是眼見為憑!
batterystandard  
 
電池可能沒寫是什麼種類,但會有代號可對照上表,
以國際通用的IEC標準來說,R表示圓柱型(鈕扣電池),L示表電解質是鹼性液體,
因此參照上表,R6表示圓柱型的3號一般電池、LR6表示圓柱型的3號鹼性電池,
HR6則是3號鎳氫電池(上表無)
 
錳電池/鋅錳電池(Zn/MnO²)/碳鋅電池Carbon Zinc ,這三個名稱指的是一樣的東西,也就是一般電池
正極主要由二氧化錳和碳構成(其中參與還原反應提供正電的是二氧化錳),鋅則為作為電池的外殼和負極。
放電時鋅會氧化為鋅離子,鋅外殼會逐漸變薄,所以可能造成氯化鋅漏液,有極強的水溶性和吸濕性,使電池表面黏踢踢…
因電池都會自放電,沒使用時鋅外殼也會逐漸變薄,特別是存放於高溫處,可能就漏液了,故不要貨,購買時要買離生廠日期近的。
如上表,電池上若看到UM-3/R6/AA這樣的標示,以R6辨別,就是3號碳鋅電池。
常見品牌:國際牌NEO、永備Everyday(就是黑貓啦!)
適用電量較小、間歇放電的設備。例如遙控器、閃光燈、電晶體收音機等功率不大的設備。
 
 

鹼性電池
常見品牌:勁量Energizer、金頂Duracell、國際牌Alkaline
以二氧化錳為正極、粉末狀的鋅為負極,氫氧化鉀作為電解液。氫氧化鉀是鹼性所以得名。
也因此液有腐蝕性,也會侵蝕金屬、破壞電子產品。
據廣告宣傳,持久力是一般電池的四倍。
適合耗電量大、需要快速啟動或長時間使用的器具,像是刮鬍刀、遙控玩具等, 但此類也可考慮以充電電池代替,才不會一直買電池。
 
 
電池的電壓雖標示1.5V,但實際上還是有高有低,
鹼性電池化學活性較高,所以電量大,電壓也比一般電池稍高,但並不會因此燒壞電器。
主要是漏液時,鹼性電池漏液腐蝕性大,會破壞電器。 
 
 
短時間連續電力輸出的,像搖控汽車、廣告上賽跑的兔子玩具、刮鬍刀,就用鹼性電池,耐力更久。
但若長時間不用時,最好把鹼性電池取出。
長時間待機或間歇使用的小電量電器,例如時鐘、搖控器、瓦斯爐,就可以使用一般電池。
 
一般電池和鹼性電池不可混在一起使用,新舊電池也不要混在一起用,因為電壓、電容量不同,
電流差異使電池發熱、更易漏液,導致電器故障。
 
鎳氫電池
常見品牌:三洋eneloop
可充電。而且不會液,許多油電混合車或電動車,都使用鎳氫電池。
缺點就是:貴~
電壓比較低,有些電器用充電電池卻不動就是這個原因。
 
鎳錳電池:瞬間推動耗電大的功能
適用:數位相機
 
水銀、鎳鎘電池:禁用
-
 
 
我的結論:買一般電池就好,若常沒電就用鎳氫電池,因為可充電比較環保。
鹼性電池用在因電壓需求沒辦法使用鎳氫電池的時候。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教育部轄下有三所國立圖書館,分別為「國家圖書館」、「國立臺灣圖書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1>國家圖書館(National Central Library)沿革:

1933年國民政府設立「國立中央圖書館」籌備處

1949年在台成立「國立中央博物院圖書館聯合管理處」

1954年在台北市南海路復館

1986年台北市中山南路新館落成啟用

1996年更名「國家圖書館」,英文名稱不變

 

此外,附設分館有:

1988年成立「資訊圖書館」於台北市和平東路科技大樓

2008年成立「藝術暨視聽資料中心」於台北市延平南路

2009年成立「國際組織資訊中心」於台北市金華街,2014年遷回國圖本館

 

<2>國立臺灣圖書館(National Taiwan Library)沿革:

1914年日本在台成立「臺灣總督府圖書館」

1945年國民政府更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圖書館」

1948年更名「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

1973年更名「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2004年台北縣中和市新館落成啟用

2013年更名「國立臺灣圖書館」

 

<3>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Public Information)沿革:

1923年日本在台成立「臺中州立圖書館」

1946年更名「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

1999年更名「國立臺中圖書館」

2012年台中市南區新館落成啟用

2013年更名「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另有黎明(台中市南屯區)、精武(台中市北區)、中興(南投市)三個分館。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代有VSCAltis中古車

1.82008 1.8E豪華(2013天書2007:38 2008;40)1.8G(2013天書2007:40 2008;42)1.8V(2013天書2007:45 2008;47)

第9代也就是國產化的首款Altis,因重心較高易晃而不理想,以第10代為佳! 

 

2014/10 豪華有VSC。尊爵、Z版有VSC+天窗

2013/10 11代。尊爵、Z版有VSC+天窗

2010/7 改款 1.8JE/2.0GZ 都沒有VSC

2009年式 只有2.0VVSC+天窗,但有送檢沒上市

2008年式 10代。1.8E豪華、1.8G1.8VVSC+天窗,1.8ZVSC+性能視覺套件

2001 9代國產,首度將VSC系統裝置其中

 

http://news.u-car.com.tw/7966.html

 

http://news.u-car.com.tw/9694.html

 

http://news.u-car.com.tw/12671.html

 

大改款 Toyota Corolla Altis 1.8 車系編成

車型 / 車價

J

基本

經典

豪華

G

V

Z

61.8

64.8

67.8

72.8

75.8

85.8

72.9

前座雙氣囊

ABS/EBD/BAS

序列式手自排

恆溫空調

 

HID頭燈

 

旅程電腦

 

鋁圈

15

16

16

16

16

16

16

音響/CD

1

1

6

6

6

6

6

感應式頭燈

   

駕駛座電動椅

   

定速

   

多功能方向盤

   

VSC/TRC

     

天窗

     

 

Smart Entry/
Push Start

       

晶片防盜

       

藍牙通訊系統

       

 

停車雷達

/

/

雨滴感應雨刷

         

 

DVD影音系統

         

 

GSP衛星導航

         

 

後方攝影系統

         

 

性能視覺套件

           

 

編成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筆記書衣  

因為對紙的大小好奇,所以做了些小研究,整理如下:

 

全開紙500張為1令(Ream),若1令紙重80磅,則稱為80磅(80P)紙,例如A4影印紙有70P和80P的,80P比較重,也就是比較厚了!

而紙有分A尺寸和B尺寸,在生活中都很常見,例如26孔活頁筆記就是B5的尺寸。

 

為了切割成A和B尺寸,紙張在出廠時就有分成「菊版」和「四六版」兩種大小。

四六版的全開尺寸是31英吋*43英吋,用於切成B尺寸。

例如小學生畫圖的四開、八開,其實就是由四六版的全開紙切割而來,

1張全開切成四張就是四開(4K)、切成八張就是八開(8K)。而8K也就是B4的尺寸。

 

菊版的全開尺寸是25英吋*35英吋,用於切成A尺寸。

菊八開就是A4,為210mm*297mm。

 

而常見的25K筆記本又是什麼呢?

25K=A5=G16K(菊十六開)

但各家的尺寸又稍微有些不同,切割時把邊切掉多少的關係。

名稱據說是因為溝通時講菊十六開太長,講十六開又易誤會成四六版的十六開,

所以取了個名字叫25開,同理50開(50K)也是這樣。

 

其實是因為之前買了筆記本的書皮,

寫完後買新筆記本要放進去,卻發現尺寸有的大有的小,

才有此研究的。

文章標籤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ur-story-3  

1972年由 Cyrus I. Harvey 於美國成立,從香皂開始起家,有著卓越的行銷能力!1977 年開了第一家零售店,到今日已是國際級的公司了(阿原肥皂加油啊~)。瑰珀翠 Crabtree & Evelyn 的取名是行銷的傑作,讓品牌充滿了英國風,甚至連 Logo 下面都有 London 的字樣。

Harvey 也以其電影事業 Janus Films 和 Brattle Theatre 聞名,瑰珀翠本來只是他閒暇時的興趣,後來竟也經營成了國際企業呢!

1996年 Harvey 將公司賣給馬來西亞李氏家族的「吉隆坡甲洞集團」Kuala Lumpur Kepong Berhad (KLK) 時,單在美國就有 160 家店。KLK 本業是棕櫚油和橡膠,CEO 是丹斯里李愛賢(Tan Sri Lee Oi Hian ),其妻新加坡人,拿督李林薇芬(Dato' Sandra Lee)主導瑰珀翠,女兒李素玲也擔任品牌經理。期間瑰珀翠的品牌加入了更多的東方元素和香氛。

瑰珀翠設計、生產和研發在英國和美國;營銷在香港和新加坡,在英、美、星、港、馬、澳、德設有子公司。瑰珀翠雖具知名度,但在歐美的盈利表現不理想,2009 年瑰珀翠美國公司申請破產保護、並於2010年重組。

2012 年 7 月 KLK 為了聚焦在本業,以帳面價值1.3倍、1.55 億美金將瑰珀翠賣給香港的「環珠國際有限公司」Khuan Choo International Limited,賺了 4,100 萬美金。環珠雖是香港註冊的公司,但似乎也有馬來西亞的背景,資料實在太少。

台灣總代理「兆星國際有限公司」於 1983 年成立,董事長陳美妙,旗下另有1995年成立的「瑰珀翠國際有限公司」,目前是陳美妙的小女兒徐佳郁主導,代理 Steiff 德國金耳釦泰迪熊,也搭著現有的瑰珀翠會員網路來行銷。另有「愛芙蓉國際有限公司」,代理瑞士樂凱博Locherber、英國modelsown,客服0800還同一支號碼。兆星目前的主力仍是瑰珀翠,但正努力拓展產品線。

兆星在官網強調自己是獨家總代,意味著市面上有很多是平行輸入的。網路「友是美麗」、「德蔻」、「綠活美地」也賣瑰珀翠,總代理可要守穩地盤了。商場詭譎多變。

在台灣市場賣最好的是護手霜。瑰珀翠進行過為期半年、橫跨五大市場(英、美、加、澳洲、香港)的調查,發現瑰珀翠品牌優勢在於:「奢華但可每天使用」、「天然」、「英國傳統」。目前在四十多國有販售,超過六千個據點、五百餘家概念店,在星、港、馬、澳、紐、英有不錯的品牌地位。主要對手是香港掛牌的法國企業歐舒丹。

國際企業的「老闆」換來換去,堅持品質與 Know-how 才是聲勢不墜的王道。裡面的員工大概也很好奇大老闆到底是誰吧?這就留給主管去煩惱吧!

這次2013年母親節檔期,兆星在新光南西推出滿3,000送300的活動。並搭配「黃金紅橘」新品上市。另有消費4,000、6,000、8,000元的滿額禮、消費1,000的會員來店禮,及各式特價商品。

黃金紅橘系列有推出:

體香噴霧960元/100ml、

營養體霜1200元/250g、

泡沫浴精700元/250ml、

身體滋養乳液900元/250ml、

身體去角質980元/175g、

護手霜850元/100g。

並把身體乳液和沐浴精組合為「雙馨禮盒」,會員特價5折800元、以及

「精巧/旅遊禮盒」590元,內含小包裝的沐浴精50ml、乳液50ml、護手霜25g。

P4042005  

文章標籤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附近有家林三益,一年多來終於走了進去。買了筆和墨水、以及描紅本。我想這些就夠了,用報紙寫就好了吧XD…而且發現他們都是賣原價,筆就算了,後來發現墨水硯台墨條等等的在其他文具店也有,而且打75折。還好當時沒買太多其他有的沒的,不然就虧大了。奉勸大家還是到文具店買文房四寶就好了,保守的說法就是到總店不會是好選擇。等到真有些心得,想買比較好的筆,到林三益總店才有意義。

林三益轉型製作化妝用的筆刷讓人佩服,但這次到總店消費的感覺不好。

林三益-書法

文章標籤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火車站前一直是相當熱鬧,也有幾家平價文具店聚集,尤其是許昌街上,是尋寶的好地方。其實之前看到有花紋的膠帶、各式貼紙,都在想說會是誰買的,後來看到網友分享的文章,才發現真的有人愛不釋手呢!而且生意超好,像久大在這兒就開了兩家呢!

站前-久大 站前-久大2 站前-光南大批發 站前-墊腳石

這次我很堅持的要找比較短的原子筆,方便隨身攜帶。在家樂福有看到,但覺得價錢不好,又到了南西的金興發、再找到火車站前。一支是便宜(8元;11cm)、一支是質感好(45元;11.5cm),兩隻都帶走囉!隨身帶紙筆,把想法寫下來,是傳說中有錢人的習慣喔!

 

 

 

迷你筆-2支 迷你筆-sander 迷你筆-白金

文章標籤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