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
🌿 黑水虻 (又名亮斑扁角水虻) 是什麼?
黑水虻(英文:Black Soldier Fly)是一種昆蟲,外表有些像蒼蠅,但牠不咬人、不會傳染疾病,而且對人類非常有幫助!
🐛 牠的「幼蟲期」才是主角!
黑水虻的幼蟲,有超強的分解能力,可以吃掉廚餘、動物糞便,還能把這些變成:
- 高蛋白飼料(給雞、魚、寵物吃)
- 有機肥料(可以種植物)
🌱 為什麼黑水虻很棒?
- 環保小幫手:幫忙處理廚餘、垃圾,減少污染。
- 天然再利用:牠吃的「垃圾」可以變成「資源」。
- 省成本:飼養牠們的成本低,還能取代昂貴的飼料。
- 不擾人:成蟲不會咬人、不會進家裡搗蛋。
🧪 簡單比喻一下:
黑水虻幼蟲就像天然的食物處理機 + 回收站,還會幫你生產「肥料」和「飼料」!
---
最新的專書(2025年9月出版,目前預購中):
黑水虻的生命週期:
黑水虻的生活史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 4 個階段,卵孵化所需時間大約 4 天,孵化後幼蟲可分為 6 個齡期,幼蟲期共計約 14 天。剛孵化之 1 齡期幼蟲體長約 0.1 公分,齡期間以脫皮劃分,第 6 齡期幼蟲稱作預蛹,可以進行收成。此階段幼蟲體色開始變黑、停止攝食並爬出培養基尋找化蛹場所,和其他昆蟲相比,能減少從培養基篩選蟲體的收成人力,故又稱作自我收成 (self-harvest);蛹期約 14 天變態為成蟲,成蟲約可存活9 天 (Ferrarezi et al., 2016)。
具有生命週期短以及成蟲不會攝食等特點的黑水虻,飼料轉換率可達1.7–3.6 (Gligorescu et al., 2020),且屬於本土物種,商業化養殖若發生蟲體逃逸,對生態系的影響和疾病傳播風險低,是理想的循環農業工具蟲。
資料來源:農業部水產試驗所 https://www.tfrin.gov.tw/theme_data.php?theme=epaper_data&sub_theme=C&id=164
---
研調機構Meticulous Research,出版了許多關於黑水虻市場的研究報告:
Black Soldier Fly: Pioneering Sustainable Solutions
Black Soldier Fly Market Size, Share, Forecast, & Trends Analysis
📈 黑水虻市場成長動能與潛力
黑水虻市場正處於顯著成長的階段,主要受到以下因素驅動:
- 全球肉類需求增加 隨著人口成長與肉品消費上升,對動物飼料的需求同步增加。
- 水產養殖業蓬勃發展 魚類與水產飼養產業對高蛋白替代飼料的需求逐年上升。
- 動物飼料產業對替代蛋白質的需求上升 傳統大豆與魚粉供應面臨挑戰,業界尋求更環保、可持續的替代品。
- 政府對昆蟲飼料應用的支持增加 多國政府逐步開放並補助昆蟲蛋白在畜牧飼料中的使用。
- 對黑水虻環境與經濟效益的認識提升 黑水虻有助於減少廚餘與碳足跡,也降低飼料成本,提高資源循環效率。
🌍 長遠影響與產業前景
- 黑水虻產業正吸引大量投資與創新關注。
- 隨著市場擴展,有潛力徹底改變傳統畜牧飼料產業。
- 有助於推動更永續且具韌性的食品系統。
🪲 黑水虻市場概況(2024~2033)
市場預測:
黑水虻市場預計在2033年達到 39.6億美元,2024至2033年間的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為 31%。
以產量計算,市場預計達 823萬噸,年均成長率為 40.4%。
⚠️ 面臨的挑戰:
- 全球缺乏統一的法規與標準
- 黑水虻用於人類食品仍缺乏接受度與認可
- 市面上存在便宜的替代品
- 熟練勞工成本高
- 黑水虻傳播疾病的潛在風險
關於市面上存在便宜的替代品,主要是針對黑水虻產品在動物飼料產業的應用而言。這些替代品通常在價格、供應穩定性上具有優勢,使得黑水虻蛋白雖然具備營養與環保價值,但在成本競爭力上仍面臨挑戰。常見的替代品是各種動植物產品生產過程的副產品,例如大豆粕,是大豆萃取大豆油之後的餘料。雖然黑水虻在營養密度、飼料轉換率、環境友善等方面表現很好,但價格仍要能進一步下降,才能贏過「價格導向」的替代品。
而關於黑水虻傳播疾病的潛在風險,這個說法主要屬於假設性的風險,即預防性風險評估(precautionary concern),而並非因有明確的大規模傳播案例。在產業規模化與跨品類應用過程中,對潛在風險的預警與監管仍不可少。
- 黑水虻本身不咬人、不吸血,也不是疾病的已知傳播媒介,不像家蠅或蚊子。
- 黑水虻幼蟲的腸道菌相與生活環境中具有一定抑菌能力,甚至能分解部分有害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
- 風險的關鍵來自「飼養過程」與「原料來源」。若黑水虻以未經處理的高風險廢棄物(如病死動物內臟、醫療廢棄物)為食,有可能因「污染源沾附」而成為病原的媒介或載體。
台灣的發展:
黑水虻軍團02》虻虻站起來!法規門檻高不利產業化
國外主要公司:
Protix B.V.(荷蘭)
- 成立於2009年,總部位於荷蘭Dongen
- 生產黑水虻、蟋蟀、黃粉蟲、蝗蟲等昆蟲原料,供應動物與人類使用
- 推出OERei品牌雞蛋,飼料來自其自產昆蟲蛋白,750間超市販售
- 業務遍及歐洲、北美、亞太
InnovaFeed SAS(法國)
- 成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巴黎
- 以黑水虻幼蟲製成飼料油脂與肥料
- 設有兩個生產據點,第三個於美國籌備中
- 覆蓋歐洲、北美、亞太、拉丁美洲
EnviroFlight, LLC(美國)
- 成立於2009年,總部位於肯塔基州
- 生產未使用化學品處理的黑水虻乾燥幼蟲
- 2020年被 Darling Ingredients Inc. 收購
- 市場遍及北美、拉美、歐洲、亞太
Sentara Group(馬來西亞)
- 成立於2015年
- 生產可用於飼料、化妝品與有機肥料的黑水虻蛋白與副產品
- 主要生產基地在馬來西亞新山,合作機構遍及東南亞
- 業務遍及亞太、拉美、歐洲
- 2025年2月6日 — Nutrition Technologies(NT) rebrands as Sentara Group(SNTR)
Sfly Comgraf SAS(法國)
- 成立於2015年,總部位於法國Salaise Sur Sanne
- 專門從黑水虻中萃取幾丁質與幾丁聚醣,應用於化妝品、醫藥等領域
- 市場涵蓋歐洲與亞太
Hexafly(愛爾蘭)
- 成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Meath
- 開發黑水虻相關產品如寵物食品、植物肥料與天然蛋白質替代品
- 市場涵蓋歐洲
NextProtein(法國)
- 成立於2015年,總部位於巴黎
- 生產用於水產、寵物食品與農業的昆蟲蛋白
- 主要生產在突尼西亞,獲得歐盟水產與寵物飼料認證
- 支持者包括Kima Ventures與多位創投人士
- 業務遍及歐洲
Bioflytech S.L.(西班牙)
- 成立於2012年,總部位於阿利坎特
- 專注黑水虻的大規模人工飼養與蛋白飼料開發
- 客戶群包括魚類養殖與家畜飼料市場
- 業務遍及歐洲與中東
Protenga Pte Ltd.(新加坡)
- 成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新加坡
- 提供黑水虻製成的水產、家禽、寵物與植物產品
- 與多方合作發展整合型生產模式與新產品
- 業務遍及亞太與歐洲
Entobel Holding Pte. Ltd.(新加坡)
- 成立於2013年,總部位於新加坡
- 透過黑水虻轉化低價生物質為高品質飼料與農業產品
- 位於越南南部的工廠符合ISO22000與HACCP標準
- 提供可行性研究與技術轉移服務
- 業務遍及亞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