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台協會的前理事主席卜睿哲出書《台灣的未來》,從美國的觀點以及他的研究心得,來討論如何解開兩岸的爭端。透過國共以外第三者的角度,可以更客觀瞭解到歷史的脈絡。
十七世紀以來,來自泉洲、漳洲的福建人和粵東、閩西的客家人這三個族群來到台灣,彼此械鬥下取代原住民成為台灣島上的多數族群。1940年代中國大陸內戰,200萬軍民隨國民黨政權來台,為了鞏固政權以高壓統治原有的居民,讓居民在意識上起了變化,成為後來「創造」本省人和外省人隔閡的原因。
類似的情況發生在台灣與大陸之間。許多意識型態都是被塑造出來的。當北京政府一再否定台灣的權利,台灣人就越來越不認同中國。對台武嚇及貶低之餘,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居民紛紛轉向雙重認同,同時認為自己也是台灣人,甚至只認為如此。
當時兩蔣政府面臨的許多內外壓力,歷史課本上都略過不提,我也被教育成國民政府的忠實支持者,為共黨用卑劣手段竊據大陸、中華民國在國際受盡打壓而忿忿不平。軍政、訓政、憲政的順序多麼理所當然,戒嚴動員戡亂否定民權怎麼會有錯?那時課本還說美國派第七艦隊協防台灣,結果真相似乎是美國怕兩岸打起來把他拖下水,所以派來維持秩序的,要不然民族救星將中正可是恨不得趁韓戰拖著美國打回去解救大陸苦難同胞呢!當然,相對而言,毛澤東也失去了一舉拿下台灣的契機,於是就有人稱之為「蔣中正的西安事變」。
韓戰之後又有越戰,蔣介石期待國際局勢轉向對己有利,在國際上毫無彈性的堅持中華民國是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但越戰時美國卻反而尋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支持,轉而承認北京政府。自此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否為一個正常的主權國家,成了糾葛不斷的問題。北京此後不停的在各種國際組織打壓台灣,沾沾自喜,結果反而讓想爭取的台灣人民對其更為疏離反感,正所謂戰術成功,但戰略失敗。
數年來慢慢瞭解到蔣介石不是那麼偉大,國民黨的統治不是那麼光彩、國際政治的現實不是那麼天真。當年美國支持台灣,卻對國民黨的高壓統治視若無睹,可說就像是數年前對中東或非洲某些獨裁者的支持,台灣有幸在蔣經國及李登輝的領導下從威權過渡到民主政體,但也繼承了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尷尬憲法及無法名正言順的國際地位。我想未來這個結的解決也只能是水到渠成,無法靠誰的努力去解決吧!
本書還提供了近年來兩岸關係的重要發展經過、包含各時期的政策及論述的轉折,相當難得!回顧過去,覺得李登輝在國民黨保守派的疑慮、以及民進黨的挑戰下能站穩,並力抗大陸一國兩制想矮化中華民國的文攻武嚇中堅守立場,相當的不容易!
由美國人的眼光看著北京及台灣內部不同黨派對兩岸政策的思惟變化,似乎更能超然而不預持立場。而且回顧比演變當下看得更清晰,這就是當局者迷的意思吧!
對於台灣的政治制度,書中也提出了看法。由於單一選區多席次的選舉制度,民意代表傾向強調自己甚於服從黨紀,立場也可能偏向極端,因為只要有足夠的個人支持度即可。而民代又可在各種委員會中自由選擇,端看何者有利,無法專精於特定領域。
對北京政府官員及民間知識份子對台政策的見解,以及民族主義和政治體制如何影響與限縮對台政策及理解角度,本書都有精闢的討論。對於譯者精確的文字掌握,也讓人讚賞!彷彿原本就是中文寫作的呢!
對台灣的決策過程,作者認為高階官員的權力不在於法律的規定,而是看和總統之間的私人關係親疏。而且不管高低層,跨部會協調都很差。同時和北京一樣,都會犯認知錯誤的過錯。原因之一是因為總統會透過常態機關以外的管道訂定政策,而這些機關卻沒有機會檢視這些構想,總統自己作決定,而非各部會協調考量產生的健全決策。
本書英文版完成於2005,直到2010才出了中文版,而現在已經是2012年底了。7年過去,兩岸已經完成了三通、簽定ECFA、甚至連民進黨也有高層訪問大陸。互動更加緊密、情況漸趨和緩,希望未來仍繼續朝好的方向發展。本書被列入「公務人員專書閱讀選書」,的確是個好主意,希望對兩岸關係有所關心者都能看看此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