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直以來,日本都向中國學習,直到1854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佩里率領船隊威逼日本開國通商。此時離鴉片戰爭結束約〸餘年,日本親眼見視到西方文明的強大。
日本沒有像清朝那樣自我中心,於是馬上換「老師」,開始向西方學習。明治天皇即位後更是積極,1871年大手筆派岩倉使節團百餘人出洋訪問近兩年,回來後好幾位都成了種子幹部,其中有位大久保利通自栩為東方的俾斯麥、也帶領日本快速的成為工商大國。
大久保利通後來被暗殺。追求西化的同時,社會產生了重大變化,有得利者,也有被迫淪落者,更有支持與背棄傳統文化兩方面的角力,社會愈來愈不安。也果真和俾斯麥情況一樣,其繼任者開始將這些不安因子組成武力、用於對外擴張。
就像吸毒一樣,日本對外爭戰所獲得的利益愈多,於是愈玩愈大。最後原子彈落了下來,似乎明治維新以來的一切都回到了原點。
然而日本雖然失去了物質與硬體建設,戰後相對和平的發展環境,反而讓日本人更能專心發展,憑著以前累積的經驗與基礎,日本很快又發展成經濟大國。
評論家常說日本沒有自己的核心,所有的一切都是學來的。日本人也常反省自己、批評自己,但仍不能抹滅他們傑出的成就。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