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3. 十八世紀,歐洲勢力日昇,伊斯蘭的王朝江河日下。不管是鄂圖曼、印度的蒙兀兒、伊朗的撒發維德及其繼承者:定都德黑蘭Tehran的嗄札爾王朝Qajar Dynasty (1794-1925)、中亞的烏茲別克、摩洛哥的聖裔大公統治者Sharifian rulers都陷入困境,經濟與軍事上受制於人,領土被列強劃分勢力範圍。

 

14. 此時北方出現了一個新強權。在蒙古金帳(欽察)汗國Golden Horde統治下,於十五世紀興起的沙皇帝俄Czarist Russia以莫斯科為中心開始擴張。十八世紀彼得大帝開始和鄂圖曼作戰、逐漸控制黑海、進逼海峽與伊斯坦堡。俄國並自認為東正教的代表者、以及泛斯拉夫Slavs主義的鼓吹者。1806-12與土耳其衝突、1820年代希臘爭取獨立、1848羅馬尼亞起義、1853-56里米亞戰爭(英法助鄂圖曼擊敗帝俄)1877-78俄土戰爭期間,都曾派兵巴爾幹半島。這段期間鄂圖曼幾乎都視俄國為主要敵人。若沒有歐洲列強的反對,帝俄必將席捲鄂圖曼全境。

 

15. 1830年代,大英帝國認為鄂圖曼是其重要貿易夥伴、與通往印度之路的最佳保衛者,因此不樂見帝俄的擴張。除催促鄂圖曼政府西化改革,也派兵於1839佔領亞丁、1878佔領塞普路斯、並與法國爭奪埃及、與波灣沿岸阿拉伯統治者簽訂條約。同時期,法國經常聯合鄂圖曼對抗哈布斯堡奧地利。

 

16. 1914年鄂圖曼加入德國的一方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意圖從英國光復埃及、從俄國光復高加索。英國則派勞倫斯TE Lawrence等人促成麥加一帶的阿拉伯人革命Arab Revolt、加入同盟國對抗鄂圖曼土耳其。鄂圖曼戰敗後進一步分崩離析,但英法俄表面支持獨立與革命,卻簽訂密約瓜分兩河流域等肥沃月彎一帶,以託管區之名行統治之實。並且1917年英國宣佈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園national home的巴福爾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

 

17. 1917俄國發生布魯雪維克革命、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幾乎沒有人可以阻擋英國等西方勢力席捲中東。然而土耳其在將領凱末爾Kemal的領導下浴火重生,在俄國的幫助下贏得內戰,並擊退希臘。1923洛桑和會Lausanne時取得國際地位,並成為中東第一個共和國。凱末爾厲行西化、強力改革,將國家從中東的土耳其,蛻變成歐洲的土耳其。

 

18. 在波斯方面,嗄札爾王朝(1794-1925),從1907年起被英、俄劃分勢力範圍。1925年波斯哥薩克軍團的將領雷札可汗Reza Khan推翻嗄札爾王朝,建立巴勒維王朝(1925-1979),雷札沙王同樣實施改革,1935年將波斯國名改為伊朗。1979年專制的沙王在什葉派宗教領袖領導的革命下出國流亡,讓位給伊斯蘭共和國Islamic Republi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布瑞悟 的頭像
    布瑞悟

    布瑞悟.生活筆記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