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伊莉莎白一世有效的統治英國後也想發展海上貿易。但當時第一強國西班牙可不是好惹的。於是伊莉莎白一世鼓勵海盜,但出事時撇得一乾二淨。
1580年,大海盜德雷克領著船隊繞地球一圈,在海外搶了西班牙不少東西凱旋歸來,女王分到的紅利幾乎等於政府一年支出。德雷克受封為騎士。
有了財富以及政府的支持,英國人更渴望向遠洋發展。但西班牙愈來愈不爽,1588年派出了無敵艦隊想教訓英國。哇塞!無敵艦隊竟然被靈活的英國雜牌軍幹掉了,就好像之後清朝北洋海軍被日本擊敗一樣,歷史開始扭轉了過來,老大換人當。
但英國的崛起不僅僅是這麼簡單。早在13世紀初,惡搞的約翰王被貴族們兵臨城下,因而協議簽署了「大憲章」。這個利用法規來限制王權的創舉,形成了英國重視法治與契約的傳統,國王也不再是至高無上的權利。議會政治與開明專制的結合,避免了國王的濫權,卻又能收到凝聚全國力量的效果。伊莉莎白一世由此帶領英國逐漸邁向富強。
王在議會、王在法下。這兩個原則深植人心。但女王之後的第二位國王查理一世解散議會,因此在1642年發生了革命,甚至把國王送上了斷頭台。但此後仍然出現了獨裁者。於是1688年的光榮革命,首次由議會決定誰來當國王,確立了議會高於王權的傳統。然後再由國王任命首相來統治國家,形成以法治國的君主立憲制。
從1588年打敗西班牙,到1688年的光榮革命,英國在內部制度與外部擴張,都有了長足的發展。良好的環境下,各行各業開始迅速發展,甚至也利用戰爭迫使荷蘭接受「航海法」:凡輸入英國的貨物,必須使用英國的船隻、或是輸出國的船隻。於是繼西班牙、萄葡牙之後,荷蘭也慢慢沒戲唱了。
如果是西、萄二國的武器是軍事、荷蘭的武器是軍事和商業,那英國的武器就是軍事、商業、加上法制。
就像電腦遊戲世紀帝國的文明階段設計,英國領先全球率先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1688年起兩個世紀,獨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