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史地 (3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陸地在這裡結束,海洋從這裡開始」,在歐洲大陸的最西邊,葡萄牙名為羅卡角的海岬上的一塊石碑,波瀾壯闊的題著這一句話。

15世紀初,正當其他歐洲國家還一團混亂時,葡萄牙有點走投無路的,只能向海洋發展。由恩理克王子傾王室之力規劃的探索,船隊幾次出洋沿著非洲東岸愈走愈遠,香料、象牙次次滿載而歸。

葡萄牙發財了!西班牙統一之後自然也很眼紅,結果就有位哥倫布,提出一直往西方,也可以到達東方的冒險計畫,這正中西班牙伊莎貝爾女王下懷。而那時葡萄牙正享受由非洲帶來的財富,並且才剛發現好望角,自然不肯採用哥倫布的建議。

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結果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簽條約,哇塞~西方(美洲)歸西班牙、東方歸葡萄牙,真是好樣的…這大概是最初也最大手筆的瓜分協議了!

新航路持續發現中,葡萄牙人已經越過好望角到達印度了,沿路也佔領了不少殖民地,財源滾滾來,也就不怎麼願意投資看起來沒什麼希望的計畫。這次他們拒絕的是麥哲倫。結果1522年,投靠西班牙的老麥,他的船隊繞地球一圈回來了!葡萄牙國王又是一次目瞪口呆…

慢慢其他歐洲國家也開始邁向海權時代。總不能期待只有葡萄牙西班牙會開船吧?但這兩個牙把錢都浪費掉了,除了被其他歐洲國家學走的航海技術外,沒什麼進步,所以一旦海軍被打敗,就沒什麼看頭了。

可憐的是殖民地的人呀…美洲的印地安、阿茲提克(馬雅的繼承者)、印加文明,全都糟殃,眾多人口被屠殺或染病而死,活著的人也被迫接受宗教等思想改革…

大發現嗎?還是大浩劫?

對勝利者,或者今日的生存者來說,或許是值得慶賀與紀念的文明大進展,但對逝者來說,正是世界末日的到來。如果有一天外星人"發現"地球,那也不用太驚呀囉…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題目:日本雙城記:大坂城VS江戶町
 
講者:李清志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
 
日期:3.21.2007
 
這次的筆記比較像流水帳,演講的本質偏向是講者的經驗分享。聽眾幾乎都去過日本呢!所以其實也像是日本旅遊的再發現。聽完後會想去日本玩…
 
吸收新知。覺得有機會能夠多瞭解一點多好。
旅行看風景、看建築。懂得看建築,收獲更多。

東京興起於德川家康被封於江戶,有人形容是空心的城市,因為最中心是皇居,四周則是高樓。地鐵有山手線作為環線,還有中央線約從北往西切過環線,相交於秋葉原和新宿都廳。另有東海道線沿海岸到關西。日本甚至有人研究在不同的地鐵線上的乘客各是什麼樣的人…
 
表參道是到明治神宮參拜的路,明治神宮的森林很大,且很安靜,在大城市裡少見。
 
車站、電影院是很值得保存的建築,因為是許多人生活、成長的記憶。舊台北車站位在館前路一端,和博物館相望,拆掉很可惜。
 
東京也有許多銅像,除了表象表意的銅像,還有人物、忠犬八公、甚至有酷斯拉、漫畫烏龍派出所主角兩津勘吉的銅像呢!後者還被票選為第一名哦!見http://tw.myblog.yahoo.com/awang-617/article?mid=363
 
以前從東北到東京常在上野站下車,找不到工作的就在上野公園流浪。上野也有很多美術館,還有動物園。
 
日本以前也是家裡沒浴室,要去公共澡堂。
 
當然,有介紹城堡,此略。
再來介紹一些有名的建築,例如TOD's表參道旗艦店、Prada旗艦店、Asahi、富士電視台、飯田橋車站等等。甚至有建築物開隧道、讓高架道路通過且可收租金的!還有像是一把黑色的刀砍著的建築,中間開洞像是跳樓板,就蓋在古老的墓園旁。誠實的去面對死亡,才能好好的過生活。
櫻花季開始了、花見便當、風吹雪
台灣,大直實踐大學設計大樓、十三行、台中地震博物館不錯
日本工程技術好,可以把設計師的想法實現
遠東建築獎、建築旅行。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19 Sun 2006 23:27
  • 那曲

1119
 
那曲是西藏的城市也是地區名,此區有二十餘個台灣大。
今天聽馬維易分享他第五次入藏旅遊的心得,
頓時覺得…還是暫時別去西藏好了,哈哈~
 
西藏的高原湖泊是人間美景,非常漂亮!
但是問題就在每個都一樣^^
 
西藏很大,每個景點都隔很遠,
而且行程又累又貴又辛苦,
最好的旅行時間是6月,7、8月次之但夜間降雨多,白天則路面泥濘難行。
其他時間非常寒冷,不適合旅遊。
 
今天的分享裡有數張天葬台的照片,天葬台前、側有兩面擺滿骷髏頭的牆,
傳達著「人死後都是一樣的」這樣的意思。
藏人用最直接的方式傳達出某種生命觀與震撼,
馬老師的照片讓我們身歷其境。
 
應該不會做惡夢吧?呵~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14 V1492 邊走邊畫義大利
 
小米麻糬蠻會畫畫的呢!雖然有時候希望可以看到照片,呵呵~
不過似乎圖畫比實際景色漂亮呀!
自助旅行17天可以出一本書,那我更有很多材料,可以對瀋陽和首爾做個分享吧?
也許真正讓事情不一樣的,會是他的畫吧?
--
前言
和liyu約在七張。
這是什麼樣的緣份呢?會認識這樣的朋友?
如果他的婚姻持續,那也許不會有機會交談認識吧?
希望他可以一直過得很好,也能找到適合的新伴旅!
結婚真的是要慎重呀!!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716
 
講者kiki是戲劇圈的人,三月結束一個case後和法國女人、日本男人到尼泊爾三個多星期。今天在V1492和大家分享他的經驗。
 
印象中尼泊爾是個世外桃源,但好像不是這樣子了。其實聽完演講後覺得不太想去尼泊爾啦!尤其加德滿都在山谷中,各種交通工具的廢氣充斥其間無法散去,其實是個污染嚴重的城市。
 
而且現在局勢動盪不安,民心思變,即使可以騎大象、看犀牛、探古城、眺望喜馬拉雅諸峰,還是覺得不太有吸引力。
 
可能旁邊的不丹王國會更適合旅行吧!?呵~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521
從蔡依林的新專輯,到新歌「馬德里不思議」,到在google查馬德里找到漢尼拔的事蹟,讓我決定把迦太基和羅馬的戰爭搞清楚。
 
有人把漢尼拔、凱撤、亞歷山大、拿破崙列為四大名將,雖然最後沒能建立不朽功績,但是穿越阿爾卑斯山南下以寡擊眾震懾羅馬的迦太基之復仇,在戰略與情感上都讓人動容感佩。
 
勝利者不一定總是被歌頌的一方,拿破崙、項羽、荊軻、岳飛、諸葛亮、武田信玄還有近代的沙漠之狐隆美爾都沒贏得最後的勝利,但還是被人所景仰。反而效法亞歷山大橫掃歐亞的帖木兒,名震一時但卻沒有多少人記得。
 
羅馬何以戰勝漢尼拔?迦太基本身的不團結、積弱的海軍、輕敵的西班牙區駐軍都是原因,而且羅馬也出現了優秀的將領大西庇阿,讓漢尼拔空有才能而徒乎負負。突破有限的不利而達成目標是他的過人之處,但其他條件的不配合也只能使英雄無用武之地。
 
漢尼拔戰敗後,羅馬稱雄歐洲。五十年餘後迦太基被羅馬夷為平地,軍民非死即奴,再也無足輕重。這樣悲劇般的反差,更是讓人欷噓同情。我們也是活生生的例子,如果當年蔣中正才堪大任、深謀遠慮一點,現在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吧?甚至明朝如果繼續經略大洋、或清乾隆不鎖國,歷史的樣貌會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吧!?命運好像總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或者說一個民族、國家的成功或失敗、輝煌或暗淡,也只在於少數幾個天才或蠢蛋吶~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高中的歷史教育,讓我們對東亞、歐洲的歷史較為熟悉。但對於中東歷史的認知,大概就止於兩河流域是人類最早的文明起源之一、還有近代的以阿衝突、波灣戰爭,而對中間的歷史就不是那麼明瞭了。

 

因為工作的關係有些聽聞、還有個人的好奇心,去借了本中東史來看。後來還意外發現到,瞭解中東的歷史,還有著把歐亞等世界史串在一起的用途呢!依時間序大概可以羅列如下,以下有部份的內容參考於 蔡百銓(2003)中東史,國立編譯館,譯自A Concise History of the Middle East, 7th ed, by Arthur Goldschmidt Jr.(2002)

 

0. 距今六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流域出現了蘇美文明Sumer,比建造雄偉金字塔的埃及古王國時期(2650-2152 BC)還要早上許多。1900BC出現了來自南部的巴比倫文明(留有漢摩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1600BC加喜特人Kassite擊敗古巴比倫。1400BC來自北部的亞述文明Assur興起,但幾乎被來自敘利亞的阿拉美亞人(Aramaeans)擊敗。當時在巴勒斯坦地區,則曾有大衛王(1000961 BC)到其子所羅門王(961922BC)建立過強大的王國。721BC,亞述滅以色列國。700BC,亞述阿舒爾丹二世Ashurdan II建都尼尼微Nineveh612BC巴比倫人和米底人Medes擊敗亞述,建立新巴比倫(建有著名的空中花園)597BC新巴比倫再陷耶路撒冷,流放大批猶太人。

 

1. 公元前六世紀,539BC,波斯人攻入巴比倫,建立的阿克曼尼王朝Achaemenid Dynasty(550-330BC)統治著從印度河到尼羅河、多瑙河的各色人種,著名的大流士王稱雄一時。其統治階層都信奉著拜火教Zoroastrianism,但寬容臣民的各種信仰與習俗。

 

2. 公元前四世紀,馬其頓王亞歷山大所向披靡,13年間征服阿克曼尼王朝,並建立了從希臘到印度與埃及的大帝國。323BC亞歷山大死後帝國迅速被部下瓜分,當時印度在擊潰馬其頓人後,出現了孔雀王朝Maurya Dynasty (321-184BC)的盛世。埃及的領土則由部將托勒密自立為王。

 

3. 250BC-226AC,同樣信仰拜火教的安息王朝Parthians統治波斯,並與羅馬交戰。同時,羅馬城邦在凱撤大帝手中由共和走向帝制(60BC)。埃及的托勒密王朝(323-30BC)則隨著埃及艷后Cleopatra的覆亡,被納入羅馬帝國的統。

 

4. 公元三到七世紀期間,繼承安息王朝、依然與羅馬帝國爭雄的蕯珊王朝Sasanids信奉拜火教,並出現了摩尼教Manichaeism。同時在阿拉伯半島Arabia居住的阿拉伯人逐漸斬露頭角。六世紀時拜占庭帝國、蕯珊波斯、東非的衣索比亞各自扶值一個阿拉伯附庸部落,使其提供軍事服務、互相攻伐。

 

5. 七世紀時,穆罕默德從麥地那Medina興起,一統阿拉伯人並攻滅蕯珊波斯,建立起伊斯蘭的王國。其後各個繼位的統治者哈里發Caliph不斷對外征服,遠及北非、伊比利半島。此時也因繼承人的認定不同,而出現了遜尼派Sunnis與什葉派Shiis的分別。八世紀時阿拔斯Abbas哈里發建都巴格達,也就是阿拉丁Aladdin、天方夜譚的故事背景,和當時中國唐朝帝都長安相互輝映,同時中世紀的歐洲正是文化與科學的黑暗時代。

 

6. 十世紀時伊斯蘭世界已分列為許多國家。此時同樣是以戍邊戰士起家的突厥人信仰了伊斯蘭,並建立起兩個帝國:全盛時擁有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東部、印度北部的格志那維德Ghaznavid帝國、後繼並擊潰前者的塞爾柱帝國Seljuks。塞爾柱在十一世紀達到全盛,一統中東並大敗拜占庭,然而1092年塞爾柱帝國在其統治者蘇丹Sultan馬立克沙Malikshah去世後開始瓦解,繼承國不斷互相攻擊。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 1097年天主教教宗烏爾班二世Urban II發動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趁塞爾柱帝國

瓦解時攻破耶路撒冷。此後180年間數次征戰,造成了基督徒與伊斯蘭教徒的

彼此敵對。此時期伊斯蘭世界處於分裂狀態下,但創立阿育布王朝Ayyubids的撤拉丁Saladin奪下了耶路撒冷,並與之後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英國獅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 hearted相持不下。

 

8. 十二世紀末成吉思汗一統蒙古部族,1220滅中亞花剌子模。1235年拔都西征,攻下莫斯科、基輔、破波蘭、日耳曼、條頓騎士團、匈牙利,在窩闊臺汗死訊傳來時回師,將占領地成立欽察汗國。1252年旭烈兀Hulegu領兵西征,滅伊斯蘭世界名義上的共主阿拔斯王朝,並於1258年摧毀興盛500年的巴格達、降服大馬士革,但在蒙哥大汗去世下火速撤兵,在占領地建立伊兒汗國。當時蒙古人與歐洲較為友好,因此有著馬可波羅遊記的出現。

 

9. 1249年在埃及的阿育布王朝的突厥奴隸軍馬姆陸克Mamluks擊敗第七次十字軍、生擒法王路易九世,回師開羅時奪權並於1260年成功抵抗蒙古,守住伊斯蘭世界的最後光芒。馬姆陸克王朝(1250-1517)領有埃及、敘利亞以南、阿拉伯半島西岸一帶,與當時領有兩伊的蒙古王朝伊兒汗國Ilhanids相互對抗。1295年伊兒汗國迦占可汗Ghazan Khan由佛教改信伊斯蘭教。1360年起,伊兒汗國開始因遜尼派與什葉派的衝突而分崩離析。

 

10. 十四世紀末在蒙古與突厥長年交戰的地區出現了一位帖木兒Tamerlane1379年起領兵征戰四方,橫掃中東、印度,攻下德里、擊敗馬姆陸克奪下大馬士革,並幾乎消滅正在安卡拉崛起的鄂圖曼帝國。1405年帖木兒猝死,中亞之外的領士逐漸脫離。但其玄孫巴布爾Babur(在位1483-1530)在印度建立的蒙兀兒帝國Mughal Empire,其第五代君主建造了名聞遐邇的泰姬馬哈陵Taji Maha,蒙兀兒帝國一直維持到1858年被英國擊敗而結束。

 

11. 十一世紀末分裂的塞爾柱帝國留下的數十個小國中,有一突厥小邦鄂圖曼逐漸興起。其傳統是對抗蒙古人與拜占廷、效忠塞爾柱與伊斯蘭。1389年鄂圖曼帝國擊敗東南歐強權塞爾維亞,再於1395年擊敗匈牙利王領導的十字軍而控制巴爾幹半島。但1402年攻打安那托立亞的其他突厥鄰國時激怒了帖木耳而兵敗。1453年鄂圖曼帝國「征服者」梅赫美特二世Mehmet II攻下君士坦丁堡,定都並改名伊斯坦堡Istanbul,但賦予希臘大主教統轄帝國內東正教基督從的民事與宗教權威,對其他宗教也是同樣寬容。1566年後鄂圖曼帝國逐漸衰敗,1699年簽訂卡洛維茨條約Treaty of Karlowitz,割讓匈牙利給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帝國。1774年失去克里米亞,1789年被拿破崙佔領埃及、巴勒斯坦。

 

12. 帖木兒1405年去世後,在波斯出現了什葉派黑羊Black Sheep與遜尼派白羊White Sheep的土庫曼Turcoman於十五世紀時交戰不已。在這片紊亂中出現了信奉什葉派的撒發維德王朝Safavids(1501-1736),雖然軍事力量不及鄂圖曼,但卻是波斯藝術文化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撒發維德在阿富汗與鄂圖曼的攻擊下敗北,後在自立為王的戰士納德阿爾沙爾Nader Afshar領導下抵抗成功,但1747年遇刺後帝國崩潰,波斯進入一連串小王朝的漫漫長夜。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 十八世紀,歐洲勢力日昇,伊斯蘭的王朝江河日下。不管是鄂圖曼、印度的蒙兀兒、伊朗的撒發維德及其繼承者:定都德黑蘭Tehran的嗄札爾王朝Qajar Dynasty (1794-1925)、中亞的烏茲別克、摩洛哥的聖裔大公統治者Sharifian rulers都陷入困境,經濟與軍事上受制於人,領土被列強劃分勢力範圍。

 

14. 此時北方出現了一個新強權。在蒙古金帳(欽察)汗國Golden Horde統治下,於十五世紀興起的沙皇帝俄Czarist Russia以莫斯科為中心開始擴張。十八世紀彼得大帝開始和鄂圖曼作戰、逐漸控制黑海、進逼海峽與伊斯坦堡。俄國並自認為東正教的代表者、以及泛斯拉夫Slavs主義的鼓吹者。1806-12與土耳其衝突、1820年代希臘爭取獨立、1848羅馬尼亞起義、1853-56里米亞戰爭(英法助鄂圖曼擊敗帝俄)1877-78俄土戰爭期間,都曾派兵巴爾幹半島。這段期間鄂圖曼幾乎都視俄國為主要敵人。若沒有歐洲列強的反對,帝俄必將席捲鄂圖曼全境。

 

15. 1830年代,大英帝國認為鄂圖曼是其重要貿易夥伴、與通往印度之路的最佳保衛者,因此不樂見帝俄的擴張。除催促鄂圖曼政府西化改革,也派兵於1839佔領亞丁、1878佔領塞普路斯、並與法國爭奪埃及、與波灣沿岸阿拉伯統治者簽訂條約。同時期,法國經常聯合鄂圖曼對抗哈布斯堡奧地利。

 

16. 1914年鄂圖曼加入德國的一方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意圖從英國光復埃及、從俄國光復高加索。英國則派勞倫斯TE Lawrence等人促成麥加一帶的阿拉伯人革命Arab Revolt、加入同盟國對抗鄂圖曼土耳其。鄂圖曼戰敗後進一步分崩離析,但英法俄表面支持獨立與革命,卻簽訂密約瓜分兩河流域等肥沃月彎一帶,以託管區之名行統治之實。並且1917年英國宣佈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園national home的巴福爾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

 

17. 1917俄國發生布魯雪維克革命、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幾乎沒有人可以阻擋英國等西方勢力席捲中東。然而土耳其在將領凱末爾Kemal的領導下浴火重生,在俄國的幫助下贏得內戰,並擊退希臘。1923洛桑和會Lausanne時取得國際地位,並成為中東第一個共和國。凱末爾厲行西化、強力改革,將國家從中東的土耳其,蛻變成歐洲的土耳其。

 

18. 在波斯方面,嗄札爾王朝(1794-1925),從1907年起被英、俄劃分勢力範圍。1925年波斯哥薩克軍團的將領雷札可汗Reza Khan推翻嗄札爾王朝,建立巴勒維王朝(1925-1979),雷札沙王同樣實施改革,1935年將波斯國名改為伊朗。1979年專制的沙王在什葉派宗教領袖領導的革命下出國流亡,讓位給伊斯蘭共和國Islamic Republic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 沙烏地阿拉伯方面,伊本紹德Ibn Sa’ud結合遜尼派的支系瓦哈伯教派Wahhabi,在鄂圖曼支持的拉須德王朝Rashid、與英國支持的許多阿拉伯酋長中崛起,1902年攻下利雅德,1926年佔領麥加、麥地那,成為阿拉伯最受尊敬的領導者。沙烏地阿拉伯一直非常貧窮,直到1938年美國人發現了石油,劇烈改變了沙國人民的經濟社會與文化道德。

 

20. 1841-1914間,名義上埃及是鄂圖曼帝國的一個自治行省,但1882年起實質上就被英國所統治。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片面宣布埃及為其保護國,並在當地扶植了一個政府。而後1922年埃及宣佈獨立、舉行大選。儘管如此,埃及還是在英國勢力、不時暴動的人民團體、不得人心的政府間動盪不安。1952年埃及軍發動政變控制政府,解散國會。1954年與英國談判,英國同意將駐軍撒出埃及。1956年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而引來英、法、以色列聯軍,但美蘇兩國向聯軍施壓,埃及則趁機把境內英法公民財產沒收、驅逐出境,結束埃及境內的西方經濟勢力。

 

21. 再來談到最複雜難解的以阿問題。有句話說:「如果上帝死了,他是為了解決以阿問題而死的。」猶太人自從597BC新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後,就有大批人離開故土定居他國,彼此間也沒有統一的語言、甚至宗教與文化,並且即使其中有些人自認不是猶太人了,但是其他人仍然認為他們是猶太人。於是在十九世紀各國民族主義高漲時,效忠當地政府的猶太人成了民族主義者的眼中釘或是政府的代罪羔羊。另一股力量則是猶太人二千年來的信仰,讓他們認為只有那應許的「以色列之地」才是他們的家園。1843年就有鍚安主義的猶太人移民回到巴勒斯坦重建家園。一戰時愈來愈多的猶太人自願或無路可去而移入巴勒斯坦,並與阿拉伯人漸生衝突,當地統治當地的英國無法調解,反而加深了兩者的衝突。二戰後因德國的迫害使猶太人更感到建國的需要,即使西方的猶太人回到以色列定居的僅是少數。若說巴勒斯坦是猶太人二千年來的家鄉,但巴勒斯坦人也居住了一千三百年之久,以色列的建國引來阿拉伯世界的反對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但阿拉伯世界卻驅逐其境內的猶太人,使其往不得不往以色列移居。

 

22. 團結且背水一戰的少數以色列人,對抗占絕大多數卻各懷鬼胎的阿拉伯聯軍可謂戰無不勝。1948年以色列宣佈獨立建國並擊退阿拉伯聯軍進攻、1956年與英法進攻埃及、1967年更在遭到軍事威脅下先發制人占領西奈半島、加蕯走廊、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並以之作為談判籌碼。談判過程中各方卻都忽略了原居於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人先是被以色列人驅逐,卻又不被其他阿拉伯國家接納,這些共有的經驗與觀念逐漸使他們自視為一個民族、並主張建國、重建1948年以前的巴勒斯坦,因而在阿拉伯領袖的同意下出現「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巴解的游擊隊對抗以色列的行動是以色列揮之不去的惡夢。

 

23. 以色列人不瞭解巴勒斯坦人和他們一樣渴望建國自立,即使在以色列境內,阿拉伯以色列人也未享受和猶太以色列人相同的地位。阿拉伯人也不瞭解猶太人在經歷納粹統治後對失去家園的恐懼。阿拉伯人要求以色列歸還西岸,但以色列人擔心歸還戰略要地給不承認他們的阿拉伯人會危害自身安全。1973年埃及、敘利亞突襲以色列,以色列緊急動員並獲得美國援助後逐漸取得優勢。但同時也引起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反制,造成石油危機。美國派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展開穿梭外交成功調停三國,促成以色列歸還此次戰爭所佔的土地,並讓聯合國部隊巡邏於緩衝區。1974以敘簽定停戰協議,1979年以埃簽定停戰條約。

 

24. 1979年後伊斯蘭世界焇煙四起,恐佈主義不單是利益團體的手段,也被政府組織所採行。伊朗發生革命,推翻巴勒維王朝、建立同樣壓迫的伊斯蘭共和國。他們要求美國引渡前沙王回伊朗,因而闖入美國大使館劫持人質。同年發生了蘇聯佔領阿富汗、土耳其在穆斯林與馬克斯主義者戰鬥中軍方接管政府、1980年伊拉克則趁機入侵伊朗。兩伊打的如火如荼,其他國家供應武器、情報,但暗地卻不希望哪一方大勝。直到雙方民生凋敝、無力再戰,1988年在聯合國調停下停火。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5. 但阿拉伯人以色列的排拒並未稍減,巴勒斯坦人對建國的努力未曾稍歇。以色列對阿拉伯人展示更大的敵意,在西岸與迦薩升高壓制政策。1982入侵內戰頻仍的黎巴嫩,繞過聯合國部隊並擊退巴解組織與敘利亞軍。以色列希望透過強大的軍事力量使敵人屈服,讓沒有人敢攻擊以色列。然而巴解組織與黎巴嫩什葉派不受恫嚇,反而升高對以色列的攻擊。

 

26. 伊拉克不曾承認科威特的獨立。1990年伊拉克出兵佔領科威特。在超過安理會決議的時間後,1991年1月聯盟展開沙漠風暴行動Operation Desert Storm大舉轟炸。伊拉克卻向非聯盟成員的以色列發射飛彈,希望以色列參戰而使埃及、敘利亞、沙國退出聯盟,但以色列在美國壓力下未反擊。1991年2月,聯軍把伊拉克逐出科威特,但是其總統Saddam Husayn仍握大權,受害的只是人民。科威特很快重建其經濟,但卻驅逐境內佔人口四分之一的巴勒斯坦人。

 

27. 1979年埃及承認以色列,1994年約旦也承認了。以阿問題其實已轉變為巴勒斯坦問題。1988年巴勒斯坦宣佈建國且承認以色列,並獲近一百個國家的外交承認。但不滿與以色列合作的巴勒斯坦人組織了哈瑪斯Hamas持續抗爭。以色列內部也有人反對和巴解和談,甚至在1995年刺殺其總理拉賓Yitzhak Rabin。在雙方都沒有辦法完全凝聚內部意見下,斷斷續續的談判中以、巴雙方的攻擊與報復時有所聞。

 

28. 1994年巴勒斯坦在西岸有限的地區開始自治。僅管以色列與巴解組織談判有所進展,2006年卻由拒絕承認以色列的哈瑪斯組織贏得巴勒斯坦議會選舉並組閣。以色列表明,除非哈瑪斯放棄暴力,否則以色列拒絕與哈瑪斯領導的新政府來往。同時歐盟、美、加等西方世界也抱持同樣的看法。

 

29. 另一方面,2001年911事件美國本土遭到恐佈攻擊,對藏身在中東等地的恐佈分子及其背後支持者更加無法容忍。2001年空襲事件發動者蓋達組織藏身的阿富汗、2003年以美、英為主的軍隊攻入蓋達的背後金主伊拉克,推翻Husayn政權,並駐軍扶值新政府至今。2006年的今天,則對伊朗磨刀霍霍。 現在中東可說是世界最混亂的地區,許多的因素依然難以這裡曾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挖掘出的石油更是現今文明世界的命脈。但距離真正的和平,顯然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17
 
在國外自助旅行,遇到可能是假警察要求檢查你的證件、皮夾時怎麼辦呢?
今天聽葉書銘先生演講,他教大家可以要求對方一起到最近的警察局、或是到自己下榻的旅館看證件。我想這也不失是一個好方法哦!
 
出國玩還是要保持低調,避免成為目標。不過運氣不好時還是難免被盯上。而且偷搶拐騙的招式推陳出新、防不勝防。真的遇到的時候第一要明哲保身、減少損失。葉書銘建議可以把錢放在不同的口袋;護照、機票放旅館保險箱或隨身暗袋,並且在大行李箱放影本、甚至放張信用卡,這樣萬一被搶時還有些錢能用。
 
其他就比較是常識了,住在地球真危險~還請老天多保祐啦!
 
--
地點在玄空圖書館,相當不錯呢!行天宮真的深入台北人的生活。而且來聽演講的有很多台北老太太。這種老太太給人的感覺就是和中南部的不一樣。台北老太太看起來聰明、有主見,也比較不服老,有些還有點養尊處憂的感覺。中南部的老太太感覺就比較歷經風霜、老實淳樸。當然一個場合是在演講廳、一個場合是在街頭巷尾菜市場,有取樣偏差,所以這是我心裡的偏頗歸類,不準的。

布瑞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